扁舟沧浪叟,心与沧浪清。
不自道乡里,无人知姓名。
朝从滩上饭,暮向芦中宿。
歌竟还复歌,手持一竿竹。
竿头钓丝长丈馀,鼓枻乘流无定居。
世人那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
作者介绍
岑参,南阳人,文本之后。少孤贫,笃学,登天宝三载进士第。由率府参军累官右补阙,论斥权佞,改起居郎,寻出为虢州长史,復入为太子中允。代宗总戎陕服,委以书奏之任,由库部郎出刺嘉州。杜鸿渐镇西川,表为从事,以职方郎兼侍御史领幕职。使罢,流寓不还,遂终于蜀。参诗辞意清切,迥拔孤秀,多出佳境;每一篇出,人竞传写,比之吴均、何逊焉。集八卷,今编四卷。
作品评述
诗词的中文译文:
渔父
扁舟沧浪叟,
心与沧浪清。
不自道乡里,
无人知姓名。
朝从滩上饭,
暮向芦中宿。
歌竟还复歌,
手持一竿竹。
竿头钓丝长丈馀,
鼓枻乘流无定居。
世人那得识深意,
此翁取适非取鱼。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渔父的生活和心境。渔父乘坐小船在浩渺的大海上,他的心境与波涛清澈一样。他不自夸自己的家乡,也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他白天在沙滩上吃饭,晚上在芦苇丛中过夜。他唱歌唱到最后还要再唱,手中拿着一根竹竿。竿头上的鱼线长达十几尺,船只随着水流漂泊,没有固定的居所。世人很难理解他的深意,这位老人所追求的并不是捕鱼,而是一种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渔父的生活和心态,表达了渔父对自由自在的生活的追求。渔父虽然在物质上过着简朴的生活,但他的内心却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他不追求名利,不被世俗所困扰,他的心境如同大海般宽广深远。这首诗表达了渔父对自由、宁静和内心深处的追求,体现了唐代文人追求自由、超脱尘世的思想倾向。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yu-funj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