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炎天时霎雨。
行云涌出奇峰露。
沼上嫩莲腰束素。
风兼露。
梁王宫阙无烦暑。
畏日亭亭残蕙炷。
傍帘乳燕双飞去。
碧碗敲冰倾玉处。
朝与暮。
故人风快凉轻度。
作者介绍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渔家傲》是宋代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渔家傲》
六月炎天时霎雨。
行云涌出奇峰露。
沼上嫩莲腰束素。
风兼露。
梁王宫阙无烦暑。
畏日亭亭残蕙炷。
傍帘乳燕双飞去。
碧碗敲冰倾玉处。
朝与暮。
故人风快凉轻度。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渔家在夏季的景象。在炎热的六月,突然下起了阵雨。行云涌现,形成了奇特的山峰和露水。沼泽中嫩绿的莲花绑着白色的带子。微风中夹杂着露水的清凉。梁王的宫阙没有烦人的暑气。人们在畏日的亭子里,闻到残留的花香。在帘子旁边,乳燕成双地飞离。碧瓷碗敲打冰块,倾倒出美玉般的酒。这样的景色出现在早晨和傍晚。故人感受到清风的快乐,凉爽的气息轻轻触摸着他们。
赏析:
欧阳修以细腻而清新的笔触写下了这首《渔家傲》。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夏日雨后的宁静与清凉。他以景物的变化和细节的描写,表达了自然的美妙和人与自然的和谐。欧阳修以独特的视角看待世界,将平凡的景物赋予了诗意的意义。通过对宫阙、留香、乳燕等形象的运用,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整首诗词给人以宁静、凉爽和愉悦的感受,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追求以及对友谊和情感的珍视。
这首诗词通过精细的描写和独特的意象,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夏日雨后的清新和宁静。它展示了欧阳修细腻的感受力和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同时也传达了对友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渔家傲》在宋代诗词中被广为传诵,成为了一首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