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居御桥南夜闻妖鸟鸣效昌黍体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16 08:50:46诗人:梅尧臣 |  朝代: 宋代 |  14

都城夜半阴云黑,忽闻转毂声咿呦。
尝忆楚乡有妖鸟,一身九首如赘疣。
或时月暗过闾里,缓音低语若有求。
小儿藏头妇灭火,闭门鸡犬不尔留。
我问楚俗何苦尔,云是鬼车载鬼游。
鬼车载鬼奚所及,抽人之筋系车輈。
昔听此言未能信,欲访上天终无由。
今来中土百物正,安得遂与南方俦。
上帝因风如可达,愿令驱逐出九州。

作者介绍

本卷作于皇祐五年(一○五三),是年秋作者丧母,解监永济仓官,扶榇归宣城守制。《宛陵文集》自《和吴沖卿元会》始,原编卷一七;自《依韵和原甫省中松石画壁》始,原编卷一八;自《韩子华遗冰》始,原编卷三九;自《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始,原编卷四○。

作品评述

《余居御桥南夜闻妖鸟鸣效昌黍体》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都城夜半阴云黑,
忽闻转毂声咿呦。
尝忆楚乡有妖鸟,
一身九首如赘疣。

或时月暗过闾里,
缓音低语若有求。
小儿藏头妇灭火,
闭门鸡犬不尔留。

我问楚俗何苦尔,
云是鬼车载鬼游。
鬼车载鬼奚所及,
抽人之筋系车輈。

昔听此言未能信,
欲访上天终无由。
今来中土百物正,
安得遂与南方俦。

上帝因风如可达,
愿令驱逐出九州。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都城御桥南夜间听到妖鸟的鸣叫,以及在此过程中思考了一些人们所忽视的社会问题。作者回忆起自己的故乡楚地有一种妖鸟,它身体上有九个多余的头颅,象征着社会上的附庸和累赘。

诗中提到了一些隐晦的场景和象征,如月光下的乡村巷陌、低语细语以及孩童和妇女的举动,暗示了社会中普通人在面对问题时的被动和无力,以及他们对邪恶的回避和逃避。

作者质问楚地的人们为何苦受这种状况,得到的回答是鬼车载着鬼魂在城乡间游荡,甚至有人被抽取筋骨来为鬼车牵引。这种说法虽然令人难以置信,但作者却无法验证,无法上天寻求答案。

最后,作者认为现在的社会已经进步,百姓的生活逐渐好转,希望上帝能够通过风来驱逐这些邪恶的存在,使社会恢复净土。

赏析:
这首诗以妖鸟的形象隐喻社会中的附庸和累赘,通过揭示普通人面对邪恶和不公时的无力和回避,表达了对社会问题的关切和批判。诗中运用了许多隐喻和象征的手法,给人以一种幻化和神秘的感觉。

作者通过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揭示,反映了对社会不公和邪恶现象的关注和不满。他希望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思考和呼喊,呼唤社会的进步和改变。整首诗在描绘社会阴暗面的同时,也透露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希冀。

这首诗词内容深邃,语言华丽,通过运用隐喻和象征的手法,将社会现象与自然景物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意境。它不仅展示了梅尧臣的才华,还提供了对宋代社会的一种观察和反思。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yu-ju-yu-qiao-nan-ye-wen-yao-niao-ming-xiao-c.html

相关文章

每日一诗

登进贤县治后山望云亭
吴芾
古木千章翠欲交,白云疑只在松梢。公余莫惜频登眺,无限风烟满四郊。
诗词赏析 >

每日成语

鱼沉雁渺
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