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歇长虹淡欲收,疏疏寒霭暮依楼。
西风满院催摇落,已觉梧桐不耐秋。
作者介绍
刘子翚(一一○一~一一四七)字彦沖,号病翁,崇安(今属福建)人。韐仲子。以荫补承务郎,辟爲真定府幕属。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通判兴化军(本集卷五《送张当世序》)。后以疾退居故乡屏山,学者称爲屏山先生,朱熹尝从其问学。绍兴十七年卒,年四十七。遗着由其子玶编爲《屏山集》二十卷,胡宪爲之序,朱熹跋。《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刘子翚诗,以明正德七年刘泽刻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十八年李廷钰秋柯草堂刊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雨歇》是刘子翚创作于宋代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雨停下来,长虹逐渐淡薄,仿佛即将消散。微薄的寒霭散布在暮色中,稀稀疏疏地依附在楼阁上。西风吹满庭院,促使树叶摇曳飘落,我已经感觉到梧桐树不再耐受秋天的到来。
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雨过天晴的景象。雨后的长虹渐渐消弭,色彩变得淡薄,给人以凋散的感觉。暮色降临时,微弱的寒霭漂浮在空气中,抚摸着楼阁,增添了一份幽寂之感。西风吹拂着庭院,树叶随之摇摆飘落,暗示着秋天的到来。而梧桐树则似乎已经感受到秋天的临近,不再承受得住这个季节的变化。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雨后的景象,表达了自然界的变化和人事的无常。雨歇后的长虹,渐渐消散,给人以瞬息即逝的感觉,暗示了世事无常,一切都是转瞬即逝的。诗中的寒霭、楼阁、西风、落叶等意象相互交织,传达出一种凄美的意境。通过描写自然界的景象,作者引发读者对时间流逝和生命变迁的思考。
整首诗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生命变化的感慨。读者在欣赏诗词时,可以感受到雨过天晴的瞬间变幻,以及自然界中万物生长、凋落的无常之美。同时,也引发人们对于生命和时光的思考,提醒我们珍惜当下,珍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