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道中次韵答曾子固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02:42:49诗人:王安石 |  朝代: 宋代 |  13

离别何言邂逅同,今知相逐似云龙。
苍烟白雾千山合,绿树青天一水容。
已谢道涂多自放,将归田里更谁从。
庞公有意安巢穴,肯问箪瓢与万锺。

作者介绍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作品评述

《豫章道中次韵答曾子固》是宋代作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离别之后的思念之情和对友谊的珍重。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离别何言邂逅同,
今知相逐似云龙。
苍烟白雾千山合,
绿树青天一水容。
已谢道涂多自放,
将归田里更谁从。
庞公有意安巢穴,
肯问箪瓢与万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和朋友曾子固在豫章道上相遇后的离别情景。诗人在离别之际感慨万分,不知如何表达离别之情。如今才明白,离别之后的追寻如同云龙,难以预料和捉摸。

诗中描绘了苍烟白雾弥漫,山峦交汇,绿树融入青天,一片水域广袤无垠的景象。这种自然景观的描绘,与人们的离合之情相映成趣,使离别的情感更加深刻。

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的追求已经放下,将要回归平凡农田的心情。他在诗中问道,当庞公(指曾子固)有意安置巢穴时,还会关心箪瓢(日常生活的器皿)和万钟(指世俗的名利)吗?这表达了诗人对友谊和真实的生活态度的思考。

整首诗词以离别为主题,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友谊和生活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感慨和对真实情感的追求。这首诗词既展现了王安石独特的写作风格,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情感体验和生活态度。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yu-zhang-dao-zhong-ci-yun-da-zeng-zi-gu.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