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花令(夏词)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9 18:42:45诗人:王观 |  朝代: 宋代 |  体裁: 雨中 |  21

百尺清泉声陆续。
映潇洒、碧梧翠竹。
面千步回廊,重重帘幕,小枕欹寒玉。
试展鲛绡看画轴。
见一片、潇湘凝绿。
待玉漏穿花,银河垂地,月上栏干曲。

作者介绍

王观,字通叟,海陵(今江苏泰州)人(《宋元学案补遗》卷一),一作如臯(今属江苏)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授单州推官,试秘书省校书郎(以上《东臯诗存》卷一)。迁大理寺丞、知江都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一、三○二)。着有《芍药谱》一卷,流传于世。今录诗六首。

作品评述

这首诗词《雨中花令(夏词)》是宋代诗人王观所作。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雨水滂沱中,百尺高的清泉声音源源不断地响起。清澈的泉水映照着潇洒自在的碧梧翠竹。面前是一个千步长廊,廊上挂着一层又一层的帘幕,而我则躺在小枕上,感受寒冷的玉枕头。我试着展开一幅鲛绡,欣赏其中的画轴。画中出现了一片潇湘的绿色景色。我等待着玉漏穿花,银河从天降落,月亮爬上栏杆,奏起了曲调。

诗意:
《雨中花令(夏词)》描绘了一个雨天的夏日景色。诗人通过描写清泉声、竹林和廊道的景象,以及描述自己欣赏画轴和等待夜晚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然和艺术的欣赏之情。诗中融入了自然景色和人文意境,展现了夏日雨中的宁静和美丽。

赏析:
这首诗以雨天夏日为背景,通过描写细腻的自然景色和人物情境,展示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感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百尺清泉声、碧梧翠竹、帘幕、画轴等,为读者呈现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通过描绘细腻的自然景色,诗人通过感官的刺激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清凉的雨水和夏日的美丽。

诗中的“鲛绡”和“潇湘”是两个意象,代表了高雅的文化和艺术之美。诗人展开鲛绡来看画轴,意味着诗人欣赏绘画艺术,寻求艺术上的愉悦和心灵的满足。画轴中的潇湘凝绿,则是描绘了一片美丽的山水景色,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受。

整首诗以雨水和夏日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赞美之情。读者在欣赏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清新宁静的雨中景色,以及诗人对艺术和美的热爱和追求。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yu-zhong-hua-ling-xia-cid04.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