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沙院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17 17:42:25诗人:曾巩 |  朝代: 宋代 |  19

升山南下一峰高,上尽层轩未厌劳。
际海烟云常惨淡,大寒松竹更萧骚。
经台日永销香篆,谈席风生落麈毛。
我亦有心从自得,琉璃瓶水照秋毫。

作者介绍

曾巩(一○一九~一○八三),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军南丰县(今属江西)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歷官太平州司法参军、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兼判官告院,出通判越州,歷知齐、襄、洪、福、明、亳、沧诸州。神宗元丰三年(一○八○)判三班院,迁史馆修撰。五年,爲中书舍人。六年,病逝于江宁,年六十五。理宗时追謚文定。《宋史》卷三一九有传。曾巩出欧阳修门下,以散文着称。有《元丰类稿》五十卷,《续元丰类稿》四十卷,《外集》十卷。今仅存《元丰类稿》,并有宋刻《曾南丰先生文粹》十卷和金刻《南丰曾子固先生集》三十四卷传世。 曾巩诗九卷,以清康熙五十六年长洲顾崧龄刻《元丰类稿》爲底本,校以元大德八年东平丁思敬刻本(简称元刻本),并吸收清何焯《义门读书记》(简称读书记)中的校勘成果。参校本有:明正统十二年邹旦刻本(简称正统本),明嘉靖四十一年黄希宪刻本,有顾之逵跋并录何焯批校(简称顾校本),明嘉靖王抒刻本,有吴慈培录何焯校跋(简称吴校本),明隆庆五年邵廉刻本,有傅增湘校跋并录何焯校跋(简称傅校本),明万历二十五年曾敏才等刻本(简称万历本),明万历二十五年曾敏才等刻清顺治十五年重修本,有章钰校并录何焯、姚椿校(简称章校本),金刻本《南丰曾子固先生集》(简称曾子固集)等。集外诗附于编末。

作品评述

《元沙院》是宋代文学家曾巩的作品。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升山南下一峰高,
上尽层轩未厌劳。
际海烟云常惨淡,
大寒松竹更萧骚。
经台日永销香篆,
谈席风生落麈毛。
我亦有心从自得,
琉璃瓶水照秋毫。

诗意:
《元沙院》描绘了一幅山水景色和心境交融的画面。诗人升山南下,登上一座高峰,不厌其烦地登上了层层的轩榭,意味着他对于追求境界的追求没有止境。海上的烟云经常显得暗淡无光,而严寒的冬天更使得松竹草木的凋零更加凄凉。经书台上的日光照耀下,那些写满香气的篆刻文字似乎永远销灭,而在谈论的席上,风吹动着落下的麈毛,形成一种优雅的氛围。诗人也有心从中得到满足,他的内心宁静如琉璃瓶中的水,能够照见秋毫般微小的细节。

赏析:
《元沙院》以典雅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观和人的心境,并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境界的追求和内心的宁静。诗中运用了山水和季节的意象,展现了大自然中的荒凉和凄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独立和自得。通过描绘山峰、轩榭、海云、松竹等元素,诗人将自然景色与自身的心境相结合,使诗词具有了深远的意蕴。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交融,给人以宁静、寂静的感受,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整首诗以优美的语言、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意蕴,展示了宋代文学的精髓,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yuan-sha-yuan.html

相关文章

每日一诗

桂州西山登高上陆大夫
戎昱
登高上山上,高处更堪愁。野菊他乡酒,芦花满眼秋。风烟连楚郡,兄弟客荆州。早晚朝天去,亲随定远侯。
诗词赏析 >

每日成语

尊主泽民
尊崇君主,泽惠生民。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