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月何皎皎,缑山何巍巍。
上有白鹤驾,聊与时人期。
后天凋三光,何必千年归。
金阙帝有命,吾非丁令威。
作者介绍
唐仲友(一一三六~一一八八),字与政,金华(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调衢州西安簿。三十一年再中弘词科,通判建康府(《景定建康志》卷二八)。孝宗时上书论时政,召除祕书省着作郎,出知信州。淳熙七年(一一八○)移知台州,八年擢江西提刑(《嘉定赤城志》卷九),被劾奉祠。十五年卒,年五十三。有《悦斋文集》四十卷等,大多已佚,今存《悦斋文钞》十卷、补一卷等。《宋元学案》卷六○、《宋史翼》卷一三有传。 唐仲友诗,以民国永康胡氏梦选楼刊《续金华丛书》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五九《说斋小集》(简称名贤集)。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作品评述
元应善利真人祠,
拜祭显灵之处,
弦月如银皎皎,
缑山高耸巍巍。
在天空中有一辆白鹤驾车,
表示与时人相聚的心愿。
后天的循环会淡化这种繁荣,
不必等待千年方能归还。
唯有皇帝才有命令的权力,
我并非拥有如此威势。
这首诗描述了元应善利真人祠,这是一个供奉唐代宰相唐仲友的祠庙。诗中以弦月皎洁和缑山高耸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作者与神明的联络和寄望。白鹤驾车象征着神明的降临,与俗世相遇的愿望。然而,诗中也揭示了人世间的变幻无常和权力的有限性,皇帝的命令并不能掌控一切。
这首诗充满了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和对神灵的敬畏之情。通过对月亮和山的描绘,诗人将神世与人世连接起来,并表达了对命运和人事的思考。同时,诗人也透露出一种对世俗权力的冷静态度,认识到即使拥有权势也不能逆天命。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神明和人事的诚挚之情,以及对人世间无奈和冥冥之中的力量的思考。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yuan-ying-shan-li-zhen-ren-cibs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