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16 04:17:42诗人:王令 |  朝代: 宋代 |  13

召公方伯尊,材亦圣人亚。
农时惮烦民,听讼小棠下。
嗟今千里长,已耻问耕稼。
弹琴高堂上,欲以无为化。

作者介绍

王令(一○三二~一○五九),字逢原,初字钟美,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因幼年丧父,育于游宦广陵之叔父王乙,遂占籍广陵(今江苏扬州)。少时尚意气,后折节力学。不求仕进,以教授生徒爲生,往来于瓜州、天长、高邮、润州、江阴等地。仁宗至和元年(一○五四),王安石奉召晋京,途经高邮,令投赠诗文,获安石赏识,结爲知己,遂公文学知名。卒于嘉祐四年,年二十八。有《广陵先生文集》,长期以抄本流传,分卷多寡不一。事见王安石《王逢原墓志铭》及门人刘发《广陵先生传》(见《广陵集》附录)。 王令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广陵集》三十卷(其中诗十八卷)爲底本。校以明抄本(简称明本,藏北京图书馆)、一九二二年吴兴刘氏嘉业堂刊本(简称嘉业堂本),并采用沈文绰点校本《王令集》校记(简称沈校)。明抄本有拾遗一卷,据以补入,编爲第十九卷。

作品评述

《杂诗》

召公方伯尊,
材亦圣人亚。
农时惮烦民,
听讼小棠下。
嗟今千里长,
已耻问耕稼。
弹琴高堂上,
欲以无为化。

中文译文:
召公方伯受尊崇,
才华也与圣人相仿效。
农时勉强懈怠民众之苦,
在小棠下倾听诉讼。
唉,今天千里之遥,
已经感到羞耻询问农耕。
弹奏琴音高处于堂上,
愿以无为的境界来化解。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王令的作品,通过描述召公方伯的崇高地位和才华,以及对农耕的关切,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倡导。

首先,诗句中的"召公方伯尊,材亦圣人亚"赞扬了召公方伯的高尚地位和才智,将其与圣人相提并论,显示了作者对召公方伯的崇敬之情。

接下来,诗中描述了农时勉强懈怠民众之苦,以及作者在小棠下倾听诉讼的情景。这表达了作者对农民劳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对于农时不得不烦扰民众的情况感到遗憾和担忧。

然后,诗句"嗟今千里长,已耻问耕稼"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千里长代指统治者,作者表示对统治者对农耕的漠视和忽略感到羞耻和遗憾。

最后两句"弹琴高堂上,欲以无为化"传达了作者的理想和愿景。弹琴高堂上暗示作者身居高位,希望通过无为而化的境界来引导社会,表达了对和平、宁静和无为而治的向往。

综合来看,这首诗词通过对召公方伯、农耕和社会问题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的关切和对和平、宁静的向往,旨在呼吁社会上层关注农耕,以实现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za-shi5v2.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