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8 14:19:19诗人:郭印 |  朝代: 宋代 |  19

玄真仙中人,萧散自天姿。
放情烟波里,不肯污朝衣。
一苇载明月,寒光动碧漪。
何以羞晨餐,春江鳜鱼肥。

作者介绍

郭印,字不详,史籍无传。据本集诗篇知其晚号亦乐居士,成都(今属四川)人。二十岁入太学肄业。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歷摄铜梁县,知仁寿县,州府管库,学校教官,亦任过短期朝官。积阶至左请大夫(《文定集》卷一五《与陈枢密书》)。官终知州(《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一生活动主要在蜀地。高宗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前后即在故乡云溪营别业,后即退老于此,年八十尚存世。所着《云溪集》,不见宋人着录,且于明代失传。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二卷。 郭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再和》

玄真仙中人,
萧散自天姿。
放情烟波里,
不肯污朝衣。

一苇载明月,
寒光动碧漪。
何以羞晨餐,
春江鳜鱼肥。

中文译文:
在玄真仙境中的人,
风华自然散发。
尽情放纵于烟波之中,
不愿玷污朝服。

一根芦苇托起明月,
寒光在碧波中闪动。
何需感到羞愧于早餐,
春江的鳜鱼肥美。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再和》是宋代诗人郭印创作的作品。诗人以玄真仙境中的自然人物形象,表达了对自然之美和自由的追求。

诗中的玄真仙中人被描绘为自然散发的风华之人,他在烟波之中放情自由,不愿沾染尘世的俗物,体现了对纯净和高尚的追求。

诗中的一根苇子托起明月,表现出苇子的纤细和温柔,与明月的清冷相得益彰。寒光在碧波中动荡,给人一种宁静而动人的感觉,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感悟。

诗的最后两句描述了春江的鳜鱼肥美,映衬出诗中主人公不愿羞愧于早餐的态度,强调了他对物质享受的超然态度和对精神追求的重视。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和个体形象为载体,抒发了诗人对纯净、自由和高尚的追求,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欣赏。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诗人展示了他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对现实世界的超脱态度,给人以思考和感悟的空间。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zai-hegg1.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