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7 01:26:05诗人:何梦桂 |  朝代: 宋代 |  23

采芳遗所思,所思道幽绝。
濯发沐兰膏,卷然在发末。
鴃啼众芳萎,微物固先识。
我方行迈迈,我载歌昔昔。
操舟入觞深,被发出梁沫。
至人本神游,讵知见者惑。
畏途窘善步,变境乏全德。
委顺天地间,谁主复谁客。

作者介绍

何梦桂(一二二九~?)(生年据本集卷一○《王石涧临清诗稿跋》),字严叟,幼名应祈,字申甫,别号潜斋,严州淳安(今属浙江)人。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进士。授台州军事判官,改太学录,迁博士,通判吉州。召爲太常博士,累迁大理寺卿,知时事不可爲,引疾去。入元累徵不起。有《潜斋集》十一卷。事见本集附录《何先生家传》、明嘉靖《淳安县志》卷一一。 何梦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顺治十六年何令范重修本(简称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再和》是宋代诗人何梦桂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在采摘芳香之余,对幽绝之境的思绪。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采摘那些芬芳的回忆,想起了幽深绝迹的景物。洗净头发,涂抹兰膏,卷起它们在发梢。黄莺鸣叫,众多花朵凋谢,微小的生物却早有所知。我漫步于前行,我载歌唱昔日的欢乐。驾舟进入深深的酒宴,被头发浸湿了梁柱的水滴。至高的人自然在神游,又怎能知晓看到的人会迷惑呢?畏惧途中的困境,行走善行变得匮乏。在天地之间委顺,谁才是主人,谁又是客人呢?

诗意:
这首诗词以采芳为引子,表达了作者对幽深绝迹之境的思念和对生命微小存在的感悟。作者通过描述自己濯发沐兰膏的动作,展示了对细致生活的关注和对美好记忆的追寻。然而,诗中的黄莺鸣叫和花朵凋谢,暗示了岁月流转和生命的脆弱。作者意识到微小的生物对于环境变化早有所知,而人类却往往迷失在变化中。最后,诗词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命运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委顺天地的思考,并反问了人的身份和地位的问题。

赏析:
《再和》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诗词通过对芳香、头发、黄莺、花朵等意象的运用,将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相结合,展示了作者对美好回忆和生命脆弱性的感悟。诗词中的反问句和疑问句,增加了思考和哲理的层次。最后两句“委顺天地间,谁主复谁客”,深入探讨了人与命运、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对于人的地位和命运的思考。整首诗词给人以深沉而思索的感觉,引发读者对人生、自然和命运的思考。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zai-helgx.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