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条清颍一茅庐,魂梦长怀与子居。
五里桥西杨柳路,至今车马往来疏。
作者介绍
游酢(一○五三~一一二三),字定夫,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人。学者称廌山先生,亦称广平先生(《宋元学案》卷二六),初从程颢学。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调越州萧山尉。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召爲太学录,除博士。二年,知河清县。应范纯仁辟,爲颍昌府教授。歷齐州、泉州签判。元符三年(一一○○),召爲监察御史。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出知和州。四年,管勾南京鸿庆宫,居太平州。政和元年(一一一一),知汉阳军。七年,知舒州。宣和元年(一一一九),知濠州。罢归,寓歷阳。五年,卒,年七十一。謚文肃。有文集十卷,已佚。后人辑有《游廌山先生集》、《游定夫先生集》行世,卷次不一。事见《龟山集》卷三三《御史游公墓志铭》,《宋史》卷四二八有传。今录诗十九首。
作品评述
在颍昌的茅庐里,荒凉的清颍河在流淌,我这个身魂的梦想,长久以来一直与你同在。五里桥西,杨柳垂丝的路上,至今依然稀疏地有车马往来。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萧条清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内心一份无限的孤寂和思念之情。茅庐象征着贫苦的居住环境,清颍河象征着渐渐流失的生活和情感。通过描绘五里桥西的杨柳路,作者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和对过去往事的回忆。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思念之情。茅庐和清颍河的描述揭示了作者贫苦的生活环境和对于逝去时光的怀念。五里桥西的杨柳路则象征着过去时光的流逝,车马疏离的画面引发人们对于岁月易逝的思考。整首诗从萧条的环境中升华出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和对友情的珍视,也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zai-ying-chang-ji-zhong-l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