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出洞仙观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03:16:38诗人:赵嘏 |  朝代: 唐代 |  体裁: 喜悦 |  10

露浓如水洒苍苔,洞口烟萝密不开。
残月色低当户后,晓钟声迥隔山来。
春生药圃芝犹短,夜醮斋坛鹤未回。
愁是独寻归路去,人间步步是尘埃。

作者介绍

赵嘏,字承祐,山阳人。会昌二年,登进士弟。大中间,仕至渭南尉卒,嘏为诗赡美,多兴味,杜牧尝爱其“长笛一声人倚楼”之句,吟叹不已,人因目为赵倚楼。有《渭南集》三卷,编年诗二卷,今合编为二卷。 赵嘏字承祐,山阳人。武宗会昌中登郑言榜进士第。补诗一首。

作品评述

《早出洞仙观》是唐代赵嘏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描绘了作者清晨离开洞仙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人间繁华的疏离和对修行归宿的深思。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露水浓厚如水滴在蔓藤上,
洞穴口密布草烟闭合。
月光残缺低于户后,
清晨的钟声从山外传来。
春天的药圃里灵芝尚短小,
夜晚坛上的鹤尚未归来。
我心中忧愁,孤独地寻找归程,
而人间却充满了尘埃。

这首诗词诗意深远,言简意赅。通过描绘洞仙观景物的细节,诗人将自然景观和人间生活相对照,表达了对人间尘俗的疏离和对修行归宿的追求。墙上的苔藓上洒满了厚重的露水,洞口被密密的草烟封闭,象征着洞穴中的洁净和纯净。残缺不完整的月亮低垂在房屋后方,清晨的钟声远远地从山那边传来,强调了作者与人世间的距离和疏离感。描写夜晚斋坛中的鹤尚未归来,意味着修行者尚未归于自己的真我,而是在人间彷徨。最后两句"愁是独寻归路去,人间步步是尘埃"则是对人间繁华喧嚣的诘问与反思,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疲倦和对修行道路的渴望。

整首诗词以写景抒怀的手法,通过自然景物和人间生活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于清净和修行的向往。诗中的洞仙观成为了作者的避世之所,同时也象征着修行者追求超离尘世求得自我的境地。诗词中不仅融入了自然景观的描绘,还以对比的手法凸显了作者的内心思绪。这种思绪的表达增加了诗词的内涵和深度,使诗人的追求和思考得以表达。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zao-chu-dong-xian-guan.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