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韶州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8 14:26:08诗人:宋之问 |  朝代: 唐代 |  24

炎徼行应尽,回瞻乡路遥。
珠厓天外郡,铜柱海南标。
日夜清明少,春冬雾雨饶。
身经大火热,颜入瘴江消。
触影含沙怒,逢人女草摇。
露浓看菌湿,风飓觉船飘。
直御魑将魅,宁论鸱与鸮.虞翻思报国,许靖愿归朝。
绿树秦京道,青云洛水桥。
故园长在目,魂去不须招。

作者介绍

宋之问,一名少连,字延清,虢州弘农人。弱冠知名,初徵,令与杨炯分直内教,俄授雒州参军,累转尚方监丞,预修《三教珠英》。后坐附张易之,左迁泷州参军。武三思用事,起为鸿胪丞。景龙中,再转考功员外郎,时中宗增置修文馆学士,之问与薛稷、杜审言首膺其选,转越州长史。睿宗即位,徙钦州,寻赐死。集十卷,今编诗三卷。 宋之问,一名少连,字延清,虢州弘农人。弱冠知名,初徵,令与杨炯分直内教,俄授雒州参军,累转尚方监丞,预修三教珠英,后坐附张易之,左迁泷州参军,武三思用事,起为鸿胪丞。景龙中,再转考功员外郎,时中宗增置修文馆学士,之问与薛稷、杜审言首膺其选,转越州长史。睿宗即位,徙钦州,寻赐死。集十卷,今编诗三卷。 宋之问,字延清,虢州弘农人。弱冠知名,尤善五言诗。以附张易之、武三思,配徙钦州,先天元年赐死。补诗五首。

作品评述

《早发韶州》是唐代诗人宋之问所作的一首诗词。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离乡漂泊的无奈和迷茫。

诗中描绘了诗人远离家乡,踏上边疆征途的情景。他热忱地追求功名,但却深感人生短暂,使不上心力。他回头望着乡路,心中倍感遥远。将自己比作珠厓之外的郡邑,如同海南标志的铜柱,远离家乡。

诗中通过对日夜清明少、春冬雾雨连绵不断的描绘,表现了作者所处环境的艰难和恶劣。

接着,诗人提到自己的身世经历,躬逢大火,面临生命的抉择,面容逐渐消瘦。触景生情,诗人触及身临其境的影子,其中含沙射影的怒气,遇到人群时,仿佛遇见了稀缺的女草摇。

然后,诗人通过描述湿润的露水和狂风中翻滚的小船,进一步展示了处境的艰难和颠簸不定。

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他对魑魅魍魉的直言抵抗决心,亦表达了他与权势的无关,不愿与卑鄙无耻之徒同流合污的态度。

然后诗人又表达了他对国家的思念和对朝廷的忠诚,同时渴望能够回到故乡,重新投入朝廷的怀抱。

最后四句,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人世之事的疏离,将生死之间的命运归于天意,表示自己无需再回归人世。

整首诗词意境较为凄凉,表现了诗人在行旅中的孤独、离别和对家园的思念之情。通过描写边疆景色和自己的困境,表达了作者对命运的消极抱怨和无奈。同时,诗中还融入了对政治现实的冷嘲热讽,表达了对社会道德的愤懑。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边疆行路漫无尽,回顾故乡路遥远。
像珠厓之外的郡邑,如铜柱标记海南山。
日夜清明少有,春冬雾雨频。
经历过大火热,颜面也被瘴江消磨。
面对身影含有怒砂,遇到人们像野草飞草摇。
浓露湿润菌类玲珑,狂风暴雨觉得船在漂。
也得勇御魑魅魍魉,何谈多闲论鸱与鸮?
思念虞子思报国,愿望归朝许靖师。
经过绿树秦京道,经过洛水桥青云气。
故园仍然伫立眼前,灵魂已经无需招。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zao-fa-shao-zhou.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