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僧绍明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07:03:41诗人:姚合 |  朝代: 唐代 |  25

西方清净路,此路出何门。
见说师知处,从来佛不言。
今生多病恼,自晓至黄昏。
唯寐方无事,那堪梦亦喧。

作者介绍

姚合,陕州硖石人,宰相崇曾孙。登元和进士第,授武功主簿,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荆、杭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开成末,终秘书监,与马戴、与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之。合诗名重于时,人称姚武功云。诗七卷。 姚合,陕州硖石人,宰相崇曾孙。登元和进士第,授武功主簿,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荆、杭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开成末,终秘书监,与马戴、与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之,合诗名重于时,人称姚武功云。诗七卷。

作品评述

赠僧绍明

西方清净路,此路出何门。
见说师知处,从来佛不言。
今生多病恼,自晓至黄昏。
唯寐方无事,那堪梦亦喧。

中文译文:
赠送给僧人绍明

西方的清净之路,这条路从何门开始。
闻说师父知晓佛陀之所在,从来佛陀不言不语。
今生病痛不断,从早晨到黄昏。
唯有睡眠才没有烦恼,怎能忍受梦境的喧嚣。

诗意:
这首诗以西方清净之路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佛道的追求和对人世病苦的无奈之情。作者以自己多病困扰、日复一日的烦恼为切入点,反思人生的无常和痛苦,同时也对睡眠的宁静表示向往。通过描写寻求内心平静的方式,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梦境纷扰的厌倦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将清净之路与现实的病痛和喧嚣进行对照,凸显了佛法的价值和对人生苦难的反思。诗中的词句朴实而直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困惑和无奈之情。通过对梦境的描写,作者表达了对平静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喧嚣的厌倦。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深邃的哲思和追求安宁的愿望,给人以反思和启迪。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zeng-seng-shao-ming.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