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逸民诗 十二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8 00:07:48诗人:萧衍 |  朝代: 南北朝 |  12

晨朝已失。
桑榆复过。
漏有去箭。
流无还波。
切念不减。
疑虑益多。
季俗易骄。
危心少知。
我之忧矣。
用是作歌。

作者介绍

作品评述

《赠逸民诗 十二》是南北朝时期萧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晨朝已失。
桑榆复过。
漏有去箭。
流无还波。
切念不减。
疑虑益多。
季俗易骄。
危心少知。
我之忧矣。
用是作歌。

中文译文:
早晨的朝阳已经消失。
太阳又重新升起。
时间的流动像箭一样迅速。
河水一去不复返。
我对事物的关切并未减少。
疑虑与担忧更加增多。
季节的习俗容易使人骄傲自满。
少有人了解危险的内心。
我所面临的忧虑啊。
用这首歌来表达。

诗意:
这首诗以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思考和忧虑。诗的开头描述了早晨的朝阳消失,太阳再度升起的景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接着,作者借用漏刻时间的去箭,河水的无还波来暗示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不可逆转。作者的关切之情不减,疑虑和忧虑愈发增多。他觉得现世的习俗使人容易骄傲自满,对内心的危险却鲜有人能真正认识。最后,作者以自己内心的忧虑作为创作动力,将其抒发于这首歌中。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现世境遇的思考和忧虑。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使诗意更加富有层次感和哲理性。作者以晨朝已失、桑榆复过的景象,融入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表达了对光阴易逝的感慨。漏有去箭、流无还波的意象,更加强调了岁月不可逆转的现实。诗中的切念不减、疑虑益多,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和世事的思考,以及对现世习俗和内心危险的担忧。最后,作者以自己的忧虑作为创作的动力,写下这首歌,表达了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整体来说,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人生的脆弱与短暂,表达了作者对现世境遇的忧虑和对内心真实的追求。通过对时间、生命和人性的思考,诗词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和人世境遇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共鸣作用。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zeng-yi-min-shi-shi-er5m5.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