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不下禅床接二王图赞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7 20:28:59诗人:释心月 |  朝代: 宋代 |  14

折脚禅床接断薪,犹堪伛坐揖高宾。
明知裂土熏天富,难斗他家彻骨贫。

作者介绍

释心月(?~一二五四),字石溪,号佛海,俗姓王,眉山(今属四川)人。歷住建康府报恩寺,能仁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入住蒋山太平兴国寺。迁平江府虎丘山云巖寺。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入住临安府灵隠景德寺。十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宝祐二年卒。爲掩室禅师法嗣。有《石溪心月禅师语录》三卷、《传衣石溪佛海禅师杂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孙震《石溪心月禅师语录序》、杨栋《御书传衣庵记》。 释心月诗,以辑自《语录》的诗及《语录》、《杂录》中单编的诗合编爲四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赵州不下禅床接二王图赞》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释心月。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折断薪柴搭成的禅床上,
仍然可以伛偻坐下,
恭敬地向高贵的客人行礼。
明明知道贫穷的土地已经裂开,
烟雾弥漫天空,富贵无边,
然而很难与那个家庭的深度贫困相比。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贫穷的人,他用折断的薪柴搭建了一张禅床,虽然简陋,但他仍然坐下来恭敬地迎接高贵的客人。诗人明白贫穷的现实,土地已经裂开、烟雾弥漫,贫富差距巨大,但他也提到了另一个家庭的深度贫困,暗示了对社会的关注和对贫困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社会贫富差距的思考和对贫困人民的关注。通过描述一个贫穷人搭建禅床,以及他虽然贫困但仍然恭敬地对待客人,诗人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诗人通过对比,突出了社会的不公和贫困的痛苦,呼吁人们关注和帮助那些生活在贫困中的人们。

这首诗词虽然简短,但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传递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呼吁。它展现了诗人对贫富差距的关注,以及对贫困人民的同情和尊重。这种关怀和思考使得这首诗词在读者心中产生共鸣,引发对社会问题和人道主义关怀的思考。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zhao-zhou-bu-xia-chan-chuang-jie-er-wang-tu-ze3b.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