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11 23:27:03诗人:黄庭坚 |  朝代: 宋代 |  体裁: 月亮 |  24

教服长松汤,遂复为完人
汤泛冰瓷一坐春。
长松林下得灵根。
吉祥老子亲拈出,个个教成百岁人。
灯焰焰,酒醺醺。
壑源曾未醒酲魂。
与君更把长生碗,聊为清歌驻白云。

作者介绍

黄庭坚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书》所收《山谷诗注》爲底本。校以宋绍定刊《山谷诗注》(简称宋本;残存三卷,藏北京图书馆),元刻《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元本;残存内集十六卷,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宋干道本《豫章黄先生文集》(简称文集)及元刊《山谷外集诗注》(简称影元本),明嘉靖间蒋芝刊《黄诗内篇》十四卷(简称蒋刻本)、明版《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明大全本;此书与蒋刻本并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山谷集》(简称山谷集)、清光绪间陈三立覆宋刻本(简称陈刻本)。并参校干隆间翁方纲校树经堂本(简称翁校本,其中翁氏校语称翁校)。《内集》《外集》的编年说明,集中移置每卷卷首;《别集》等的繫年,底本多疏漏,据《四库全书·山谷集》所附黄{巩/言}《山谷年谱》拾补,分别繫于诗题下。底本中涉及山谷跋语、手蹟、石刻及版本文字异同的注释文字,酌予保留。《山谷集》中多出底本的骚体诗及偈、贊、颂(其中多爲六言或七言诗)等,参校明弘治叶天爵刻、嘉靖乔迁重修本(简称明本),编爲第四十五至四十八卷。另从他书中辑得的集外诗和断句,编爲第四十九卷。

作品评述

《鹧鸪天》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教服长松汤,
遂复为完人。
汤泛冰瓷一坐春,
长松林下得灵根。
吉祥老子亲拈出,
个个教成百岁人。
灯焰焰,
酒醺醺。
壑源曾未醒酲魂。
与君更把长生碗,
聊为清歌驻白云。

诗意:
这首诗以长松汤为主题,表达了对长寿和仙境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诗中描绘了一个神奇的场景,通过饮用长松汤,人们能够获得长寿和完美的品质。长松汤泛着冰瓷杯的清凉,让人感到仿佛坐在春天中。在长松林下,人们能够得到灵感和滋养,就像长松树的灵根一样。吉祥老子亲自指点,每个人都能成为百岁之人。诗中还描写了灯火和酒意,以及未觉醒的酒魂,暗示了欢乐和无尽的享受。最后,诗人与读者一同举起长生碗,留在白云间唱出清歌,寄托了与读者共享长久生命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诗以诗人的想象和幻想为基础,展示了对长寿和完美人生的追求。长松汤被描绘成一种神奇的仙丹,能够使人长寿并获得完美的品质。长松林被赋予了灵性,象征着精神的滋养和启迪。吉祥老子的出现象征着智慧和指引,他亲自指点人们成为百岁之人,表达了诗人对长寿和智慧的向往。诗中的灯火和酒意则代表了欢乐和享受,与长松汤的主题相呼应。最后,诗人邀请读者一同举起长生碗,唱出清歌,并将长生之愿寄托于白云之间,表达了与读者分享幸福和长久生命的心愿。

整首诗以幻想和寓言的方式表达了对长寿和完美人生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思考。通过描绘神奇的场景和神秘的仙草,诗人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隐喻,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发情感,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整首诗抒发了对长寿、智慧和欢乐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意义和境界的深思。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zhe-gu-tian99d.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