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寺晓别生公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02:55:39诗人:温庭筠 |  朝代: 唐代 |  9

清晓盥秋水,高窗留夕阴。
初阳到古寺,宿鸟起寒林。
香火有良愿,宦名非素心。
灵山缘未绝,他日重来寻。

作者介绍

温庭筠,本名岐,字飞卿,太原人,宰相彦博裔孙。少敏悟,才思艳丽,韵格清拔,工为词章小赋,与李商隐皆有名,称温李。然行无检幅,数举进士不第,思神速,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成,时号温八叉。徐商镇襄阳,署为巡官,不得志去,归江东。后商知政事,颇右之,欲白用,会商罢相,杨收疾之,贬方城尉,再迁隋县尉卒。集二十八卷,今编诗为九卷。 温庭筠,本名岐,字飞卿,太原人,宰相彦博裔孙。少敏悟,才思艳丽,韵格清拔,工为词章小赋,与李商隐皆有名,称温李。然行无检幅,数举进士不第,思神速,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成,时号温八叉。徐商镇襄阳,署为巡官,不得志去,归江东。后商知政事,颇右之,欲白用,会商罢相,杨收疾之,贬方城尉,再迁隋县尉卒。集二十八卷,今编诗为九卷。 温庭筠,本名岐,字飞卿,太原人,宰相彦博裔孙。少敏悟,才思艳丽,韵格清拔,工为词章小赋,与李商隐皆有名,称温李。然行无检幅,数举进士不第,思神速,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成,时号温八叉。徐商镇襄阳,署为巡官,不得志去,归江东。后商知政事,颇右之,欲白用,会商罢相,杨收疾之,贬方城尉,再迁隋县尉卒。集二十八卷,今编诗为九卷。

作品评述

诗词:《正见寺晓别生公》
作者:温庭筠
朝代:唐代

清晓盥秋水,高窗留夕阴。
初阳到古寺,宿鸟起寒林。
香火有良愿,宦名非素心。
灵山缘未绝,他日重来寻。

中文译文:
清晨洗涤秋水,高窗留下夜晚的阴凉。
初阳照耀古寺,宿鸟在寒冷的林中起翔。
香火燃烧着良好的愿望,仕途名利并非一颗本心。
与灵山的缘分尚未断绝,将来某天还会重回来寻找。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对古寺景色的描写为主线,表达了诗人温庭筠对于宗教信仰和才名的思考与追求。

诗的开篇“清晓盥秋水,高窗留夕阴”,描绘了清晨时分在寺庙中洗涤秋水的场景,并暗示了人世间尘埃的冲刷与净化。高窗留下的夕阳映出宁静幽深的寺庙,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初阳照耀古寺,宿鸟从寒冷的林中起飞。这里暗示了一种新的开始和自由,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自己才名的追求。寺庙意味着宗教的力量与秩序,而宿鸟的起飞则象征着诗人对于害怕束缚和追求自由的渴望。

之后,“香火有良愿,宦名非素心”,诗人表达了对于信仰以及对于功名利禄与真心相对立的看法。诗人认为,香火即燃烧着人们的愿望与祈祷,这种诚心是纯净的,而宦名则追求的是功利与名利,非真心所在。

最后两句“灵山缘未绝,他日重来寻”,诗人表达了对于灵山的向往和追求,暗示了诗人身世的转变和追求灵性上的执念。

整首诗通过对古寺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内心追求清净与自由、对于信仰和才名的思考与追求。诗中别有深意,古寺景色是诗人内心与外在世界的映照,以寺庙景象为线索展开了一幅世俗与宗教、功名与真心相对立的图景,表达了对于追求真正自由与内心净化的渴望。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zheng-jian-si-xiao-bie-sheng-gong.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