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禅居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23 17:20:19诗人:释绍嵩 |  朝代: 宋代 |  20

得路到深寺,溪流镜样清。
微芳缘岸落,荒竹过墙生。
烘日浅深色,寒鸦断续声。
我来无旧识,素抱与谁倾。

作者介绍

释绍嵩,字亚愚,庐陵(今江西吉安)人。长于诗,自谦“每吟咏信口而成,不工句法,故自作者随得随失”。今存《江浙纪行集句诗》七卷,系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秋自长沙出发,访游江浙途中寓意之作。后应知嘉兴府黄尹元之请,主嘉兴大云寺。事见本集卷首自序。 释绍嵩诗,以汲古阁影宋抄本爲底本,校以清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读画斋本)。新辑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至禅居》是宋代释宗嵩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来到深寺,路途艰险,溪水流动如镜清澈。
微弱的芳香飘散在岸边,荒凉的竹子穿过墙壁生长。
阳光照耀下形成浅深的色彩,寒鸦的叫声断断续续。
我来到这里,没有旧友相识,只有内心的宁静与谁分享。

诗意:
《至禅居》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释宗嵩来到深山寺庙的心境和感受。诗人经历了困难的旅途,最终抵达了深山寺庙,与自然融为一体。诗人描绘了溪水清澈如镜、微弱芳香、荒凉竹子等景物,展现了深山僻静之美。阳光的照耀和寒鸦的叫声成为诗中的背景音,凸显了宁静中的生命活动。诗人在这个陌生之地,感叹自己没有旧友相识,但他仍在内心中保持着宁静与谦逊的态度。

赏析:
《至禅居》以深山僻寺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宁静与自然的向往和追求。诗中的深山寺庙、清澈的溪水、微弱的芳香、荒凉的竹子等形象,都呈现出一种恬静和安详的氛围。阳光的照耀和寒鸦的叫声则增添了一丝生命的活跃感。

诗人在这个陌生之地,没有旧友相识,但他将内心的宁静和虔敬带到了这里。这种宁静与谦逊的态度,体现了佛教文化中的禅修精神。诗人通过深入山寺,追求宁静的心灵体验,表达了对人生意义和内心寄托的思考。

整首诗词以淡雅的笔触展现了深山僻静之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递出一种追求内心宁静和与自然和谐的情感。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自然景物的美丽与恬静,同时也可以思考自己内心的安宁与追求。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zhi-chan-ju.html

相关文章

每日一诗

题李都画枯木
李石
毫端看运斤,笔老木亦老。莫尽春风枝,秋来厌枯槁。
诗词赏析 >

每日成语

游目骋怀
游目远眺;骋怀放开胸怀,往远处想。纵目四望,开阔心胸。
标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