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诚吟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14:22:00诗人:邵雍 |  朝代: 宋代 |  22

不多求故得,不杂学故明。
欲得心常明,无过用至诚。

作者介绍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作品评述

《至诚吟》是宋代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不多求故得,
不杂学故明。
欲得心常明,
无过用至诚。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至诚之道的思想。诗人认为,不过多追求却能获得真正的收获,不繁琐杂乱的学问却能达到明智。想要内心永远明亮,没有比用至诚更好的方法了。

赏析:
这首诗词简洁明了,表达了邵雍对于至诚的理解和推崇。至诚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之一,强调诚实、真实和忠诚。诗中提到的"不多求故得"和"不杂学故明"是对于过度追求功名利禄和纷繁学问的批判,认为过于追求外在的成就和过度追逐世俗的知识,反而会迷失内心的明亮。

诗人强调了用至诚来达到内心的明亮。至诚即真实、真诚和忠诚,它是一种真实的态度和行为,不虚伪不欺骗。邵雍认为,只有用至诚的心态对待人生,才能获得内心的明亮和安宁。这种至诚的态度是一种修养,他认为追求至诚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至诚之道的核心思想,具有警示和启示的作用。它提醒人们要追求内心的真实和纯粹,放下功名利禄和繁杂的学问,用至诚的心态去面对人生,才能得到内心的明亮和安宁。在现代社会中,这种追求至诚的态度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zhi-cheng-yin.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