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莫撞钟领众迎,作家相见要情真。
亦庵自是优婆塞,知事当人定不瞑。
作者介绍
张镃(一一五三~?),字功甫,又字时可,号约斋居士,祖籍成纪(今甘肃天水),南渡后居临安(今浙江杭州)。俊曾孙。以廕官奉议郎,直秘阁、权通判临安府。宁宗开禧三年(一二○七)爲司农少卿,因预杀韩侂胄密谋,爲史弥远所忌,一再贬窜。嘉定四年(一二一一),除名编管象州,死于贬所。镃藉父祖遗荫,生活侈汰,于孝宗淳熙二十年(一一八五)构园林于南湖之滨。曾先后从杨万里、陆游学诗,并多倡和。有《南湖集》二十五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卷(其中诗九卷)。事见《诚斋集》卷八一《约斋南湖集序》,《齐东野语》卷二、一五、二○。 张镃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永乐大典》残本及清干隆鲍廷博校刻本(简称鲍校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卷。
作品评述
《至华藏寺先呈琏长老》是宋代张镃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与琏长老相见的期待和对于真挚情感的追求,同时也蕴含了对于行为准则和责任担当的思考。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至华藏寺先呈琏长老,
切莫撞钟领众迎。
作家相见要情真,
亦庵自是优婆塞。
知事当人定不瞑。
这首诗词的诗意主要围绕着作者与琏长老的相见展开。作者在至华藏寺先呈上这首诗词,表达了自己对琏长老的敬意和期待。诗词开篇,作者劝告人们不要轻易撞钟迎接,这可能是指一种虚伪的表演或者过分的热情,而作者希望与琏长老相见时能够真诚相待。作者进一步强调了作家相见的重要性,认为相见时情感应当真挚,不应做作。在最后两句诗中,作者自称为"亦庵",意味着自己也是一位修行者,而琏长老则被称为"优婆塞",意味着他是一位高尚的僧人。作者认为,作为知事的琏长老应当具备定力,不应忽视自己的责任。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朴实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真诚情感的追求和对于道德准则的思考。作者希望人们在相见时能够真诚相待,不要过分热情或虚伪表演。同时,作者也提醒琏长老应当以身作则,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整首诗词通过对于情感和责任的探讨,展示了作者对于人与人之间真实相处的渴望和对于高尚品德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