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荆公墓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07:39:20诗人:周文璞 |  朝代: 宋代 |  20

守法曾丞相,能文陆左丞。
风流如未泯,应作寺中僧。

作者介绍

周文璞,字晋仙,号方泉,又号野斋、山楹。原籍阳谷(今属山东)。宁宗庆元间爲溧阳丞(清嘉庆《溧阳县志》卷九)。与姜夔、葛天民、韩淲等多唱和。有《方泉诗集》传世。 周文璞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至荆公墓》是宋代诗人周文璞的作品。诗词描写了一个守法的前丞相和文采出众的陆左丞,他们的风采和才华并未消逝,而是转为在寺中成为僧人。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守法曾丞相,
能文陆左丞。
风流如未泯,
应作寺中僧。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曾经担任丞相的人守法严明,另一个人则是才华出众的陆左丞。尽管他们在世间的风采可能已经消逝,但他们的风度和才华却依然存在,只是转化为了在寺庙中修行的僧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两位杰出人物的描写,表达了他们在世间的风采和才华并未消逝,而是在另一个形态中延续下去。诗中提到的"守法曾丞相"和"能文陆左丞"是两位在世间非常有名望的人物,他们的风采和才华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人通过运用"风流如未泯"一句,表达了这两位人物的魅力和才华并未因岁月流逝而消失。他们的精神境界和文化修养转化为了修行僧人,继续在寺庙中发扬光大。这种转变不仅突显了他们的高尚品质,也传递了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即无论是在世间还是在寺庙中,人们都应该保持崇高的品德和追求精神的力量。

整首诗简洁明了,意境深远,通过对两位人物的对比,展现了他们的价值和境遇的变化,传递了一种深远的人生哲理。同时,诗人运用了寓象的手法,将两位杰出人物的转变与修行僧人的形象相联系,使得整首诗更具意境和哲理性。这种寓意的转换给予读者一种启示,即人的价值并不取决于外在的地位和荣誉,而是取决于内心的修养和人格的塑造。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zhi-jing-gong-muyp5.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