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枯落洲渚,澄潭渔艇集。
幽禽忽飞来,斜日水光溢。
作者介绍
张嵲(一○九六~一一四八),字巨山,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高宗绍兴五年(一一三五)召试,除秘书省正字。七年,迁校书郎、着作郎(《南宋馆阁录》卷七)。八年,出爲福建路转运判官(同上书)。十年,兼实录院检讨、守起居舍人、兼侍讲、试中书舍人(《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三五、一三七)。升实录院同修撰,十一年,罢。起知衢州。十八年,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献《绍兴中兴復古诗》以希进用,寻卒(同上书卷一三九、一五八),年五十三。有《紫微集》(《宋史·艺文志》,《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张巨山集》)三十卷,久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六卷。《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张嵲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紫微集》爲底本,参校《湖北先正遗书》影印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津本)以及残本《永乐大典》引诗。新辑集外诗句,编附卷末。
作品评述
《致爽亭二首》是宋代诗人张嵲的作品。这首诗以简洁的笔墨描绘了一个景色宜人的夕阳景象,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感悟和对自然的赞美。
诗意和赏析:
《致爽亭二首》通过描绘桑树凋零、渔艇集聚的落寞景象,以及幽禽突然飞来、斜阳倒映水面的壮丽景色,传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转和自然变化的感慨。诗中的爽亭可能是一处供人休息的亭子,诗人站在这里,观察着周围的景色。
首句“桑枯落洲渚,澄潭渔艇集”给人一种凋零和落寞的感觉。桑树凋零的景象暗示着季节的更替和时光的流转,洲渚上渔艇的集聚则显示了人们的劳动和生活。这里的桑枯洲渚和渔艇集结,形成了一种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
接着,“幽禽忽飞来,斜日水光溢”描绘了一幅壮美的夕阳景象。幽禽的突然飞来给人以惊喜和活力的感觉,斜阳倒映在水面上,水光闪烁,给人以明亮和澄澈的感觉。这里的幽禽和斜日水光,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活力。
整首诗通过对于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于时光流转、自然变化和生命的感悟。透过凋零与光明的对比,诗人传达了一种对于生命短暂和时光流逝的思考,以及对于生命中美好瞬间的珍视和赞美。
这首诗以简练的词句描摹出自然景色的变化与美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手法,使读者感受到时间流逝和生命的脆弱,同时也唤起了对于美好瞬间的珍惜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