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乐亭二首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13 08:35:50诗人:钱公辅 |  朝代: 宋代 |  7

谁把江湖付此翁,江湖更在广城中。
葺成世界三千景,占得鹏天九万风。
宴豆四时諠画鼓,游人两岸跨长虹。
他年若数东南胜,须作蓬邱第一宫。

作者介绍

钱公辅(1021~1072),字君倚,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宋代诗人。少从胡翼之学,有名吴中。仁宗皇祐元年(1049)进士(《宋诗拾遗》卷四)。历通判越州、知明州,擢知制诰。英宗即位,谪滁州团练使。神宗立,拜天章阁待制知邓州,复知制诰,知谏院。熙宁四年(1071),由知江宁府徙知扬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三)。五年,卒(同上书卷二四○),年五十二。《宋史》卷三二一有传。

钱公辅的生平

  钱公辅,字君倚,一字纯者,常州武进人。北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己丑科冯京榜进士第三人。

  钱公辅中进士后,任越州通判、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户部判官、知明州。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

  英宗即位,钱公辅上书《治平十议》,主要内容是了解民情,考核官吏,任用官员等。又作《帝问》一篇奉上。

  王畴任翰林学士时间不长,又升任枢密副使。钱公辅觉得王畴资历太浅,便不起草任命文书。英宗以刚登基任用大臣,而钱公辅竟然阻止为由,降钱公辅为滁州团练使。有人认为处罚太重,吕诲等人还上奏章求情,没有恩准。第二年,钱公辅又知广德军。

  神宗继位(1068),钱公辅官拜天章阁待制、知邓州,复知制诰。入朝拜见皇帝时,神宗慰劳勉励了他。并让他抄写《十议》送上,命其知谏院。曾经到中书省言事,富弼对他说:“皇上思求天下大治已到了如饥似渴的程度,正依赖君等同心辅佐。”钱公辅说:“朝廷所做是对的,天下谁敢有不同意见!并不是我不去做,公辅愿跟随,只是没有机会罢了。”

  王安石向来和钱公辅友好交往,得志以后,便排斥异己,让滕甫出知郓州。钱公辅几次在皇帝面前说滕甫不应该去。薛向变更盐法,王安石积极支持,而钱公辅却说薛向应当免职,

  接连违背了王安石的用意,于是被罢免了谏院的职务,钱公辅随即出知江宁府。

  第二年,皇帝想要把他召回,王安石说他帮助小人,总是提出不同意见,不宜在皇上左右,于是让他任扬州知州。钱公辅以病为由,请求改变任命,又改提举祟福观,不久身亡,年仅52岁。

作品评述

《众乐亭二首》是宋代钱公辅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身处江湖之中的感叹和自豪之情。

诗中首先谈到有谁将江湖的事情交给了这位翁,指出江湖的活动和事件在广城中继续进行着。作者自称为翁,表示自己是江湖的主人,暗示自己是江湖中的一名精英。

接着诗中描述了作者所修建的世界,指称其修建了三千景,占据了鹏天九万风。这里的世界是指诗人所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鹏天九万风则表现了诗人的文才之广、文学艺术之丰富。

诗的下半部分是描述作者在游人如织的景区,彩绘鼓声与两岸游人之间穿梭的景象。这里通过描述游人跨越长虹来暗示作品的心灵自由自在。

最后两句则表明作者对未来的展望,预言东南之地将来会崛起,而自己的蓬邱之宫将会是首屈一指的胜地。

整首诗通过自言自语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对自己江湖身份的理解和对文学事业的自豪,同时寄托了对未来的憧憬。通过这首诗,钱公辅通过自我表达的方式,向读者展现了自己的梦想、才华和豪情。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zhong-le-ting-er-shou4xd.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