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寄杨学士(一作中秋永夕奉寄杨学士兄弟)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17:36:05诗人:韩偓 |  朝代: 唐代 |  25

鳞差甲子渐衰迟,依旧年年困乱离。
八月夜长乡思切,鬓边添得几茎丝。

作者介绍

韩偓,字致光一作尧,京兆万年人。龙纪元年,擢进士第,佐河中幕府,召拜左拾遗,累迁谏议大夫,歷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兵部侍郎。以不附朱全忠,贬濮州司马,再贬荣懿尉,徙邓州司马。天祐二年,復原官,偓不赴召,南依王审知而卒。《翰林集》一卷,《香籢集》三卷,今合编四卷。 韩偓,字致光一作尧,京兆万年人。龙纪元年,擢进士第,佐河中幕府,召拜左拾遗,累迁谏议大夫,歷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兵部侍郎,以不附朱全忠,贬濮州司马,再贬荣懿尉,徙邓州司马。天祐二年,復原官,偓不赴召,南依王审知而卒。翰林集一卷,香籢集三卷,今合编四卷。

作品评述

《中秋寄杨学士》是唐代韩偓创作的一首诗歌,也有一种说法是《中秋永夕奉寄杨学士兄弟》。诗歌的内容描述了作者因骈杂的公务而未能与亲人团聚的情景,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歌的中文译文大致为:历经岁月的变迁,我依旧年年被困乱离。八月的夜晚漫长,我思念家乡之情增添了一些白发。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作者因服务国家而不能与家人团聚的遗憾之情,表达了对亲情和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以“鳞差甲子渐衰迟,依旧年年困乱离”的开头,揭示了岁月的更迭和个人处境的变化,尤其是对公务繁忙的无奈之感。接着,作者通过描述“八月夜长乡思切,鬓边添得几茎丝”,表达了因思乡之情而增添了一些白发的悲凉感。整首诗以简短的篇幅点明了作者对亲情、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词简洁明快,用词朴实自然,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的无奈和思念之情。通过描绘自己因为公务繁忙而无法与家人团聚的遗憾,以及思乡之情增添白发的形象,诗人很好地表达了对亲情和故乡的留恋之情。整首诗意丰富,与读者的情感共鸣,体现了作者对家人和故乡的深厚感情,并反映了那个时代诗人常常因遭遇政治动荡而无法回家的辛酸与无奈。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zhong-qiu-ji-yang-xue-shi-yi-zuo-zhong-qiu-yoifj.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