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日秋色,今秋已半分。
孤光吞列宿,四面绝微云。
众木排疏影,寒流叠细纹。
遥遥望丹桂,心绪更纷纷。
作者介绍
李洞,字才江,京兆人,诸王孙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但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诗三卷。 李洞,字才江,京兆人,诸王孙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但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诗三卷。
作品评述
《中秋月(一作廖凝诗)》是唐代李洞的一首诗。诗中描述了中秋时节的月亮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家乡思乡之情。
诗人描绘了中秋时的景色,称九十日秋色,指的是为了迎接中秋而装扮城市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九十天,意味着中秋节已经接近一半了。诗中提到的“孤光吞列宿”,形容了月光照耀下的夜空,把星宿吞没。
接着,诗人描述了四周围绕着的微云和树木的倒影。微云的存在增添了一丝神秘的氛围,也为诗中的夜景增添了一些柔和的色彩。树木的倒影重叠在寒流中,构成一幅幅细纹。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秋夜的静谧与美妙。
最后,诗人远远地望向丹桂,表示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丹桂是中秋节的象征之一,以其香气和美丽的花朵为人们带来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渴望。诗人望着丹桂,心思纷繁,思绪万千。
整首诗以中秋月为主题,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家乡的思念,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平静而忧郁的情绪。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深秋夜空的安详和宁静,也能够体会到诗人对家乡的思恋之情。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展示了唐代诗人李洞的才华和感受力。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zhong-qiu-yue-yi-zuo-liao-ning-shiqt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