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栖霞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24 23:50:38诗人:周文璞 |  朝代: 宋代 |  24

林麓已尽虎不见,迩来流民所蹂践。
残僧自言昔遭变,藏经埋像犹可唁。
流泉鸣悲雨摧殿,满岩慈相沙汰难。
白盛缀粘或坏面,慧命弗绝如断线。
况我忧患经历遍,见此悲酸尚兢战。
千声万声走出门,门外秋花泣馀泫。

作者介绍

周文璞,字晋仙,号方泉,又号野斋、山楹。原籍阳谷(今属山东)。宁宗庆元间爲溧阳丞(清嘉庆《溧阳县志》卷九)。与姜夔、葛天民、韩淲等多唱和。有《方泉诗集》传世。 周文璞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重游栖霞》是宋代周文璞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幅凄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动荡和自身遭遇的忧虑和悲愤之情。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意和赏析:
《重游栖霞》以写景抒怀的方式,揭示了作者对社会动荡和自身遭遇的感受。诗词开头描述了林木已经被砍伐殆尽,虎也不再出现,这象征着自然环境的破坏与生态的失衡。接下来,作者描绘了远来的流民在这片凄凉的土地上踏踏实实地生活,暗示着时局的动荡和民众的艰辛处境。

诗中提到的残僧自言昔遭变,藏经埋像犹可唁,表达了僧人在战乱中失去了寺庙和文化遗产,心灵受到了巨大的伤害。流泉悲鸣、雨水摧残寺庙,满岩慈相(指佛像)也被沙尘侵蚀,这揭示了文化和宗教遭受的摧残和破坏。

诗词中还描述了人们的生活困境,白盛(指饭食)常常不足,粘或坏面(指食物)也不太好,这体现了社会动荡带来的生活困苦和缺乏。然而,作者提到慧命(指生命)并没有断绝,如同断了的线一样,暗示着即使在困境中,生命还在继续。

最后两句“况我忧患经历遍,见此悲酸尚兢战。千声万声走出门,门外秋花泣馀泫。”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动荡和个人遭遇的忧虑和悲愤之情。作者表示自己经历了许多忧患,但面对眼前的凄凉景象,仍然战战兢兢,感到悲愤。千声万声走出门的秋花泣泪,折射出人们的辛酸和无奈。

《重游栖霞》以凄凉的景象揭示了社会动荡和自身遭遇的困境,表达了作者对这一现实的忧虑和悲愤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僧人境遇和人们的生活困境,展现了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zhong-you-qi-xia.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