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避难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11 00:50:58诗人:丘葵 |  朝代: 宋代 |  19

拿舟来避难,别我钓鱼矶。
帆卸遮春雨,衣濡晒落晖。
南师闻鞑走,北马逐人飞。
见说漳桥断,銮舆曷日归。

作者介绍

丘葵(一二四四~一三三三)(生年据本集《周礼补亡序》泰定甲子〔元年〕年八十一推定),字吉甫,自号钓矶,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早崇朱熹之学,亲炙吕大圭、洪天锡之门最久。宋亡,杜门不出,与谢翱、郑思肖有“闽中三君子”之称。元泰定间御史马祖常荐,徵聘不出。卒年九十。有《钓矶诗集》、《周礼补亡》等。清干隆《泉州府志》卷四一、道光《福建通志》卷一八七有传。 丘葵诗,以清抄《丘钓矶集》(藏北京大学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清道光二十六年汲古书屋刻《钓矶诗集》(简称汲本,藏南京图书馆,诗较底本有缺有多)。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舟中避难》是宋代丘葵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舟来避难,离开我垂钓的渔矶。船帆卸下来遮挡春雨,衣服湿透了在夕阳下晾晒。
南方的学者听说鞑虏来犯,北方的马匹追随着人们飞奔。听说漳河桥已经断裂,皇帝的车驾何时才能回归?

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在舟中避难的情景,抒发了对祖国动荡不安的担忧之情。舟来避难,表达了作者离开渔矶,暂时远离家园的意愿,寓意对安全的追求。船帆卸下来遮挡春雨,衣服湿透了在夕阳下晾晒,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在逆境中的困苦与辛酸。

诗中提及南方学者听说鞑虏来犯,北方的马匹追随着人们飞奔,反映了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漳河桥断裂、皇帝的车驾尚未回归,展现了对国家政局不稳的忧虑和对领导者归来的期待。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忧心忡忡,同时通过舟中避难的情景,折射出个人对安全与归属感的追求。这首诗词既描绘了社会动荡的景象,又展现了作者对家园和国家的深深眷恋,具有浓厚的时代特色和情感共鸣。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zhou-zhong-bi-nan.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