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蛾诫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7 20:53:48诗人:释智圆 |  朝代: 宋代 |  21

有虫名烛蛾,翱翔近灯光。
举手再三遮,彼意终不可。
驱去复飞来,防护更劳我。
汝无纵所见,自取燋肌祸。

作者介绍

释智圆(九七六~一○二二),字无外,自号中庸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俗姓徐。年八岁,受具于龙兴寺。二十一岁,传天台三观于源清法师(吴遵路《闲居编》序)。居杭州孤山玛瑙院,与处士林逋爲友(《咸淳临安志》卷七○)。真宗干兴元年卒,年四十七。謚号法慧(《武林高僧事略》)。有杂着,闲居编》五十一卷,仁宗嘉祐五年刊行于世。 智圆诗,存于《闲居编》卷三七至五一。《闲居编》无单本传世,惟见《续藏经》。今录诗十五卷,即以上海涵芬楼影印日本大正《续藏经》本爲底本。

作品评述

《烛蛾诫》是宋代释智圆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有一种虫子名叫烛蛾,它们在灯光附近飞翔。我反复举手遮挡,但它们似乎毫不在意。我驱赶它们,它们又飞回来,我不得不不断保护自己。你们没有放纵的意识,却自食其害,烧伤了自己的皮肤。

诗意和赏析:
《烛蛾诫》通过烛蛾与灯光的对比,寄托了作者对人生追求的思考和警示。烛蛾以灯光为引,追逐光亮,但无论如何努力,它们却无法摆脱被灯火吸引的命运。作者以此来喻示人们在追求欲望和光明之间的挣扎。

诗中的“举手再三遮”表达了作者不断尝试遮挡烛蛾,试图让它们离开灯火,但烛蛾却毫不在乎,继续回到光亮之中。这一形象暗示了人们欲望的无止境和难以控制的本性。作者的努力和防护成为徒劳无功,反而劳累了自己。

诗词的结尾“汝无纵所见,自取燋肌祸”是对人们贪欲盲目追求的警示。烛蛾无法自制地奋不顾身,最终烧伤了自己。这一警示意味着人们若没有约束和自律,追逐无止境的欲望将带来自身的伤害和祸害。

《烛蛾诫》通过对烛蛾与灯光的描绘,以及对人性和欲望的思考,传达了深刻的哲理。作者通过诗词的形式,借物抒情,以寓言的方式提醒人们要懂得自我节制,不被欲望所驱使,避免陷入无尽的追求和自我伤害之中。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zhu-e-jie.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