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临岐,销黯处。
离恨惨歌舞。
恰是江梅,开遍小春暮。
断肠一曲金衣,两行玉_,酒阑后、欲行难去。
恶情绪。
因念锦幄香奁,别来负情素。
冷落深闺,知解怨人否。
料应宝瑟慵弹,露华懒传,对鸾镜、终朝凝伫。
作者介绍
赵长卿号仙源居士。江西南丰人。宋代著名词人。 宋宗室,居南丰。生平事迹不详,曾赴漕试,约宋宁宗嘉定末前后在世。从作品中可知他少时孤洁,厌恶王族豪奢的生活,后辞帝京,纵游山水,居于江南,遁世隐居,过着清贫的生活。他同情百姓,友善乡邻,常作词呈乡人。晚年孤寂消沉。《四库提要》云:“长卿恬于仕进,觞咏自娱,随意成吟,多得淡远萧疏之致。”
赵长卿的文学成就
赵长卿词作甚多,远师南唐,近承晏、欧,模仿张先、柳永,颇得其精髓,能在艳冶中复具清幽之致,为柳派一大作家。词风婉约,“文词通俗,善抒情爱”,颇具特色,耐读性强,享誉南宋词坛。多为咏颂风物之作,也间有讥时诮世、况己喻人的篇章,均清新活泼,自然天成。 著有词集《惜香乐府》10卷。毛晋刻入《宋六十名家词》中。最早是由乡贡进士刘泽整理编集,并以春景、夏景、秋景、冬景及总词、贺生辰、补遗类编,厘为十卷。《四库全书总目》对其有评论。《全宋词》录有其词339首,为宋代词人现存作品最多的作家之一。明代毛晋云:长卿的词“方之徽宗”,“响出云霄矣。”赵长卿的生卒年考
唐圭璋的《两宋词人时代先后考》把赵长卿排在北宋末期的词人中,生卒年均不可知。但在《惜香乐府》第三卷末尾有一段附录,记张孝祥死后临乩事。考张孝祥卒于南宋乾道五年(1169),那时赵长卿还在世作词,可知他是南宋初期人。有学者对赵长卿所处的具体时代进行了基本的考证,得出他的生活年代大约在北宋末南宋初,即徽宗(1101-1125)、钦宗(1126-1127)朝,南宋高宗(1127-1162)及孝宗(1162-1189)朝前半期,周邦彦、李清照同期稍后,辛弃疾之前。作品评述
《祝英台近(武陵寄暖红诸院)》是宋代诗人赵长卿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祝英台近(武陵寄暖红诸院)》
记临岐,销黯处。
离恨惨歌舞。
恰是江梅,开遍小春暮。
断肠一曲金衣,两行玉_,
酒阑后、欲行难去。
恶情绪。
因念锦幄香奁,别来负情素。
冷落深闺,知解怨人否。
料应宝瑟慵弹,露华懒传,
对鸾镜、终朝凝伫。
中文译文:
记得离别之地,心情沉郁。
离别之苦,使歌舞变得凄凉。
正是江梅盛开,遍布在小春的傍晚。
心碎的曲调,金衣远去,玉琴断弦,
酒宴散去后,欲离却难以离去。
情绪低落。
因为思念红绸锦被和香奁,离别时背负了情意。
冷落在深宫中,不知是否能理解我的怨恨。
料想宝瑟也懒得弹奏,露珠也懒得传递,
对着鸾镜,整日凝视。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离别之情为主题,描绘了离别时的伤感和心情沉郁。诗人以写景的手法,将江梅盛开的景象与离别的悲凉相结合,突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痛苦。
诗中提到的祝英台是一个传说中的美女,她的离别使得歌舞变得凄凉。诗人用"断肠一曲金衣,两行玉_"来形容离别的痛苦和无法割舍的情感。他在酒宴散去后,欲离却难以离去,表达了对离别的不舍之情。
诗人进一步描述了自己的心境,他怀念着离别时的红绸锦被和香奁,但冷落在深宫中,不知道是否有人能理解他的怨恨。他想象着宝瑟懒得弹奏,露珠也懒得传递,整日凝视着鸾镜,表现出无尽的寂寞和孤独。
整首诗以离别的伤感情绪为主线,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对离别的悲痛和无奈。诗人运用细腻的描写和意象,将离别的情感表达得深刻而真挚,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引发共鸣。这首诗词展示了宋代文人对于离别情感的独特领悟和表达能力,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