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盈终日对妆台,一树临溪欲半开。
吟赏不须期烂漫,恐随春雨点苍苔。
作者介绍
王之道(一○九三~一一六九),字彦猷,自号相山居士,无爲(今属安徽)人。与兄之义、弟之深同河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第,因对策极言联金伐辽之非,抑置下列。钦宗靖康初调和州歷阳县丞,摄鸟江令,以奉亲罢。金兵南侵,率乡人退保胡避山。镇抚使赵霖命摄无爲军,朝命爲镇抚司参谋官。高宗绍兴间通判滁州,因上疏反对和议忤秦桧,责监南雄州溪堂镇盐税,会赦不果行,居相山近二十年。秦桧死后,起知信阳军,歷提举湖北常平茶盐、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孝宗干道五年卒,年七十七。有《相山集》三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作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五卷),己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五卷。事见本集卷三○附录宋尤袤《故太师王公神道碑》。 王之道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追和东坡梅花十绝》是宋代诗人王之道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盈盈终日对妆台,
一树临溪欲半开。
吟赏不须期烂漫,
恐随春雨点苍苔。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株梅花在妆台前静静地盛开。它正矗立在溪边,即将绽放一半。诗人不期待它完全开放,他并不追求烂漫的美景,因为他担心一场春雨会打湿花瓣,让梅花上长满苍苔。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精确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独特情感和独立个性的赞美。梅花是中国文化中的象征之一,常被赋予坚强、傲然不屈的品质。诗人通过把梅花描绘成妆台前盛开的景象,展示了梅花的高雅和傲然自得。
诗中的"盈盈终日对妆台"一句,形容了梅花端庄的姿态,它像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在镜前整理妆容,静静地等待时机。"一树临溪欲半开"表现了梅花即将绽放的状态,给人一种期待和充满生机的感觉。
诗词的后两句"吟赏不须期烂漫,恐随春雨点苍苔"则表达了诗人对梅花脆弱的担忧。他不追求梅花的烂漫盛景,因为他知道春雨会打湿花瓣,使梅花上生满苔藓。这种担忧也可理解为诗人对人生无常和短暂的思考,暗示了人世间美好事物的脆弱和易逝。
整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娇美的梅花画面,展现了梅花坚韧不拔的品质和作者对生命美好瞬间的珍惜之情。它通过简练而深刻的语言,传达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人生脆弱性的思考,给人以启迪和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