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和张公安道赠别绝句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7 18:34:51诗人:苏辙 |  朝代: 宋代 |  19

少年便识成都尹,中岁仍务幕下宾。
待我江西徐孺子,一生知己有斯人。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追和张公安道赠别绝句》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少年便识成都尹,
中岁仍务幕下宾。
待我江西徐孺子,
一生知己有斯人。

诗意:
这首诗词是苏辙追和张公安的《道赠别绝句》而创作的。诗中描绘了苏辙与张公安的友谊。诗人自幼就认识了成都的尹官,长大后仍然服务于政府的幕府,而张公安则待在江西与苏辙成为知己。

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辙对张公安的深厚友情和敬意。首句“少年便识成都尹”,反映了苏辙与张公安的早年相识,显示了他们之间的长久友谊。第二句“中岁仍务幕下宾”,描写了苏辙进入中年后仍然在政府任职,而张公安则是政府幕府的客人,也显示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和亲近。最后两句“待我江西徐孺子,一生知己有斯人”,表达了苏辙对张公安的珍视和赞赏,称赞他是自己一生中唯一的知己。

整首诗词表达了苏辙对张公安的感激之情和珍视友情的态度。通过描述两人的相知相守之情,展现了友谊的可贵和珍重。这首诗词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了深厚的情感,是苏辙对友情的真挚赞美,也是对张公安的告别和祝福。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zhui-he-zhang-gong-an-dao-zeng-bie-jue-ju.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