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乌西兔似车轮,劫火桑田不复论。
唯有风光与踪迹,思量长是暗销魂。
作者介绍
韩偓,字致光一作尧,京兆万年人。龙纪元年,擢进士第,佐河中幕府,召拜左拾遗,累迁谏议大夫,歷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兵部侍郎。以不附朱全忠,贬濮州司马,再贬荣懿尉,徙邓州司马。天祐二年,復原官,偓不赴召,南依王审知而卒。《翰林集》一卷,《香籢集》三卷,今合编四卷。 韩偓,字致光一作尧,京兆万年人。龙纪元年,擢进士第,佐河中幕府,召拜左拾遗,累迁谏议大夫,歷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兵部侍郎,以不附朱全忠,贬濮州司马,再贬荣懿尉,徙邓州司马。天祐二年,復原官,偓不赴召,南依王审知而卒。翰林集一卷,香籢集三卷,今合编四卷。
作品评述
《踪迹》是唐代诗人韩偓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描写了东方的乌鸦和西方的野兔,它们的追逐犹如车轮转动般的快速。诗人通过这一景象表达了劫难和灾变对人世间的摧毁,正如火焰燃烧毁灭了桑田一样,再也无法恢复原貌。然而,唯有风光和人类留下的踪迹却能昭示出历史和生命的存在,思考这些踪迹也能引起人们深深的思索,暗示了人永恒的悲欢离合和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东方乌鸦西方兔,轮转似车轮。
劫火焚毁桑田,再无重建的根。
但我仍能看风光,痕迹显示曾经的痕。
思量其中长销魂,引起人们无尽的恩。
这首诗词用简洁而富有想象力的语言,描绘了东方的乌鸦和西方的兔子的奔跑,它们移动的速度如同车轮一样飞快。这一景象象征着劫难和毁灭,火焰烧毁了整片土地,再也无法重建。然而,虽然大地已经面目全非,但风光和人类的踪迹依然存在,成为了历史和生命的见证。通过思考这些痕迹,人们可以引起深深的思索和共鸣,而这些思索又能激发无尽的感慨和思绪,让人们认识到生命的脆弱和短暂。诗人用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了对时间和命运的无奈,同时也展示了人类灵魂中的一丝希望和对生命的思索,具有深刻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