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蓬莱(中秋有怀无逸兄并示何之忱诸友)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8 06:22:06诗人:谢薖 |  朝代: 宋代 |  体裁: 蓬莱 |  6

望晴峰染黛,暮霭澄空,碧天银汉。
圆镜高飞,又一年秋半。
皓色谁同,归心暗折,听唳云孤雁。
问月停杯,锦袍何处,一尊无伴。
好在南邻,诗盟酒社,刻烛争成,引觞愁缓。
今夕楼中,继阿连清玩。
饮剧狂歌,歌终起舞,醉冷光凌乱。
乐事难穷,疏星易晓,又成浩叹。

作者介绍

谢薖(kē)(1074~1116)字幼盘,自号竹友居士。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诗人,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谢逸从弟,与兄齐名,同学于吕希哲,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逸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30多岁时参加科举,不第而归,遂淡泊功名之心。常开窗对竹,认为竹劲气节,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君子似之,因号竹友居士。当时,不少文人靠取媚权臣而显贵,而他兄弟二人宁可老死布衣,也不走此邪路,其高节一直为人称许。徽宗政和六年卒(吕本中《谢幼盘文集跋》),年四十三(明弘治《抚州府志》卷二一)。

谢薖的文学成就

  谢薖与其兄以诗名重当时,吕本中将其兄弟二人比作谢康乐和谢玄晖,时称“二谢”。其名亦列入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吕称无逸诗似康乐,幼盘似玄晖。谢薖的诗清新可喜,多佳句,文字雅洁,楚楚有法度,风格多样。其诗内容与谢逸诗相仿,主要写隐居生活的宁静恬谧,但诗名不如谢逸。其艺术风格虽有轻隽清新的一面,但由于受黄庭坚的影响较深,也有生硬过甚的弊端。词存不多,却有天然之致。后人赞其词“尤天然工妙”。

  现存作品有《竹友集》(又名《谢幼盘文集》)10卷,其中诗7卷,存诗272首,杂文3卷。《彊村丛书》有《竹友词》一卷。事见《(道光)抚州府志》、《江西通志》、《四库全书》、《江西诗派小序·二谢》、朱熹《邵武县丞谢君墓碣铭》、朱彝尊《竹友集跋》、《全宋词》。

作品评述

《醉蓬莱(中秋有怀无逸兄并示何之忱诸友)》是宋代谢薖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望晴峰染黛,暮霭澄空,碧天银汉。
圆镜高飞,又一年秋半。
皓色谁同,归心暗折,听唳云孤雁。
问月停杯,锦袍何处,一尊无伴。
好在南邻,诗盟酒社,刻烛争成,引觞愁缓。
今夕楼中,继阿连清玩。
饮剧狂歌,歌终起舞,醉冷光凌乱。
乐事难穷,疏星易晓,又成浩叹。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中秋夜景。晴峰的山峰在晚霭中显得深邃而苍茫,碧蓝的天空上闪烁着银河。圆月高悬,又是一年的秋半。明亮的月色无人相伴,内心的归宿感受到了孤寂,只能倾听孤雁的哀鸣。诗人停下手中的酒杯,思索着身着锦袍的人在何处,一个人独自品味酒的寂寞。幸好有南邻,有诗社和酒友,大家一起切磋诗文,共同度过中秋佳节。在今夜的楼中,大家继续欣赏美景,品味酒宴。饮酒唱歌,歌声终了后起舞,醉态中的光彩显得凌乱而美丽。然而,喜悦的事情总是难以持久,星星疏落,天将破晓,诗人不禁叹息。

赏析:
这首诗词以中秋夜的景色和情感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孤寂和寂寞的感受,以及对友谊和欢乐的珍视。通过描绘山峰、天空、月亮和孤雁等元素,诗人创造了一个寂静而神秘的夜晚氛围。诗中的孤寂和无伴的意象,反衬出友谊和社交的重要性,展示了人们在寂寞中寻求归属和共享快乐的渴望。

诗人通过对酒社和诗友的描写,表达了对友情和交往的渴望和珍视。在诗社中,大家共同切磋诗文,引觞畅饮,共享快乐。这种友谊和欢乐成为诗人抵御孤独的力量和寄托。然而,诗人对于喜悦的事物的感叹,也表明了人生中欢乐的短暂和易逝。

整首诗词以景物描写为主,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意象的运用,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静谧而富有情感的中秋夜晚。同时,诗人对友谊和快乐的抒发和对人生短暂性的思考,给人以深思和感慨。诗词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望晴峰染黛”、“听唳云孤雁”、“锦袍何处”等,使诗词充满了美感和音韵的韵味。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中秋夜景和抒发内心情感,表达了对友谊和欢乐的珍视以及对人生短暂性的思考。同时,诗词运用了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使诗词具有美感和音韵的韵味。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zui-peng-lai-zhong-qiu-you-huai-wu-yi-xiong-b.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