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雨秋将晚,羁愁酒易醺。
百年终腐骨,万事尽浮云。
果熟多猿嗛,林疏过鹿群。
亦思书触目,老嬾不成文。
作者介绍
陆游(一一二五~一二○九),字务观,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宰子。年十二能诗文,以荫补登仕郎。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一一五三)两浙转运司锁厅试第一,以秦桧孙埙居其次,抑置爲末。明年礼部试,主司復置前列,爲桧黜落。桧死,二十八年始爲福州宁德主簿(清干隆《宁德县志》卷三)。三十年,力除敕令所删定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八五)。三十一年,迁大理寺司直(同上书卷一九一)兼宗正簿。孝宗即位,迁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赐进士出身(《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九)。因论龙大渊、曾觌招权植党,出通判建康府,干道元年(一一六五),改通判隆兴府,以交结臺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论罢。六年,起通判夔州(《渭南文集》卷四三《入蜀记》)。八年,应王炎辟,爲四川宗抚使干办公事。其后曾摄通判蜀州,知嘉州、荣州。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范成大帅蜀,爲成都路安抚司参议官(《渭南文集》卷一四《范待制诗集序》)。三年,被劾摄知嘉州时燕饮颓放,罢职奉祠,因自号放翁。五年,提举福建路常平茶监(《省斋文稿》卷七《送陆务观赴七闽提举常平茶事》)。六年,改提举江南西路(《渭南文集》卷一八《抚州广寿禅院经藏记》)。以奏发粟赈济灾民,被劾奉祠。十三年,起知严州(淳熙《严州图经》卷一)。十五年,召除军器少监。光宗即位,迁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未几,復被劾免(《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五四)。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诏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兼祕书监(《南宋馆阁续录》卷九)。三年,致仕。开禧三年(一二○七),进爵渭南县伯。嘉定二年卒,年八十五。陆游是着名爱国诗人,毕生主张抗金,收復失地,着作繁富,有《渭南文集》五十卷,《剑南诗稿》八十五卷等。《宋史》卷三九五有传。 陆游诗,以明末毛晋汲古阁刊挖改重印本爲底本爲底本。校以汲古阁初印本(简称初印本),宋严州刻残本(简称严州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残本(简称残宋本,藏北京图书馆)、明刘景寅由《瀛奎律髓》抄出的《别集》(简称别集本)、明弘治刊《涧谷精选陆放翁诗集·前集》(简称涧谷本)及《须溪精选陆放翁诗集·后集》(简称须溪本)等,并参校钱仲联《剑南诗稿校注》(简称钱校)。底本所附《放翁逸稿》、《逸稿续添》编爲第八十六、八十七卷。辑自《剑南诗稿》之外的诗,经营爲第八十八卷,凡出自《渭南文集》者,以明弘治十五年锡山华珵铜活字印本爲底本,校以《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作品评述
《出近村晚归》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晚上从近村归来的情景,表达了他对时光流转和人生无常的思考和感慨。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苦雨秋将晚,
羁愁酒易醺。
百年终腐骨,
万事尽浮云。
果熟多猿嗛,
林疏过鹿群。
亦思书触目,
老嬾不成文。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秋天将晚的苦雨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孤寂和忧愁。"苦雨"一词暗示了不如意和困苦的境遇,"秋将晚"则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逝去。这种氛围增添了诗歌的忧郁情调。
"羁愁酒易醺"一句揭示了作者借酒消愁的心境。"羁愁"指的是作者内心的忧愁和牵挂,"易醺"表示作者容易通过饮酒来忘记烦恼。这句表达了作者在孤寂和苦闷中寻求短暂安慰的心态。
下面两句"百年终腐骨,万事尽浮云"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幻的思考。"百年终腐骨"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必然的终结,而"万事尽浮云"则传达了一种对尘世功利和名利的淡然态度。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变幻和人生短暂的深刻认识。
"果熟多猿嗛,林疏过鹿群"这两句描述了自然界的景象,也可以被视为对人生的比喻。果实成熟时,猿猴嗛叫不已,林间的鹿群穿行,这种景象象征着自然界中万物繁衍生息的律动。与人生相比,自然中的景象显得更加纯真和自然。这可能引发了作者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人生的反思。
最后两句"亦思书触目,老嬾不成文"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文学创作的思考和无奈。"亦思书触目"说明作者也有写作的愿望,但"老嬾不成文"则表示由于年老或其他原因,作者无法将自己的思想和感悟通过文字表达出来。这句表达了作者的遗憾和无奈,也反映了他对文学创作的渴望。
总体来说,《出近村晚归》是一首以孤寂和忧愁为主题的宋代诗词。通过描述自然景象和人生哲理,作者传达了对时光流转和人生无常的思考。诗中的意境深沉、含蓄而富有哲理,给人一种深思和共鸣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