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熟日有怆松楸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24 16:08:55诗人:巩丰 |  朝代: 宋代 |  15

小楼吹断玉笙哀,春半余寒去复来。
五岁不浇坟上土,望江心折刺桐开。

作者介绍

巩丰(一一四八~一二一七),字仲至,号栗斋,祖籍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南渡后居婺州武义(今属浙江)。早年从吕祖谦学。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进士(清嘉庆《武义县志》卷七)。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爲汉阳军学教授(《水心集》卷九《汉阳军新修学记》)。秩满,改江东提刑司干办公事,丁母丧免(同上书卷一四《杨夫人墓表》)。宁宗时,歷知临安县(《咸淳临安志》卷五一),提辖左藏东西库。嘉定十年卒,年七十。有《东平集》,已佚,仅《两宋名贤小集》卷二二二存《栗斋诗集》一卷。事见《水心集》卷二二《巩仲至墓志铭》、《敬乡录》卷九。《宋史翼》卷二八有传。巩丰诗,据《两宋名贤小集》、《江湖后集》等书所录,合编爲一卷。

作品评述

《炊熟日有怆松楸》是宋代巩丰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小楼上吹断了悲伤的玉笙,
春天已经过去了一半,余寒去了又来。
五年来没有在坟墓上撒过土,
眺望江面时内心感到折磨,刺桐花开。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系列景象和情感表达了作者的思考和感慨。诗中的小楼吹断了悲伤的玉笙,象征着美好与欢乐的破碎。春天已经过去了一半,但余寒却依然存在,暗示着岁月的流逝和生活中的苦难。五年来没有在坟墓上撒过土,可能表示作者长时间离开家乡,无法尽孝之情。眺望江面时内心感到折磨,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困惑。刺桐花开的景象则呼应了内心的纷乱和动荡。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而深沉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内心的思考和情感。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诗人抒发了对美好的追求和对现实的痛楚。小楼吹断的玉笙和春天余寒的反复出现,象征着人生中的喜悦和困苦交织在一起。五年不浇坟上土的情节,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和愧疚之情。眺望江面时内心感到折磨,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痛苦与迷茫。整首诗词给人一种忧郁而深沉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这首诗词运用了简练的语言和意象的交错,展示了作者独特的情感表达和对生命的思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把内心的感受和情感与外部世界相结合,给读者带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整体上,这首诗词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展示了巩丰的才华和思想深度。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chui-shu-ri-you-chuang-song-qiuwwd.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