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绕花台二首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16:42:03诗人:何澹 |  朝代: 宋代 |  14

台因水部将花绕,隐为耶溪号小山。
且在我家为故事,若言衣钵有惭颜。

作者介绍

何澹,字自然,龙泉(今属浙江)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进士。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秘书省正字,累迁着作郎,十二年爲将作少监,十五年爲国子祭酒,除兵部侍郎,十六年擢右谏议大夫(《宋史》卷三六)。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除御史中丞(《永乐大典》卷七三五○引《黄景声墓志铭》)。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除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嘉泰元年(一二○一)罢知枢密院事。嘉定元年(一二○八)出知建康(《景定建康志》卷一四)。移知江陵,奉祠卒。有《小山杂录》八卷,已佚。《宋史》卷三九四有传。事见《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九。今录诗二十五首。

作品评述

登绕花台二首

登上绕花的台阶,台因水部将花绕,隐藏在耶溪之间,以小山自居。这座小山正位于我家,成为了故事的一部分,但若论修行的成就,却感到惭愧。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何澹创作的,描绘了一座名为绕花的花台。花台依托水部,花卉环绕其间,给人以隐秘、宁静的感觉,仿佛是一个隐蔽的小山。诗人称其为耶溪,突显了其隐蔽的特性。这个花台就位于诗人的家中,成为了一段佳话的一部分。然而,诗人在修行上感到惭愧,似乎觉得自己的成就还不足以与这座花台相媲美。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花台的景物和自身修行的思考。花台作为一处隐秘的景致,给人以平和、宁静之感,而诗人的内心却有一丝惭愧之情。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交融,诗人表达了一种对修行成就的谦逊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诗中的"绕花台"是一个隐喻,它可能代表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一种内心的宁静和美好。诗人通过对花台的描述,折射出自己对生活和修行的思考,以及对自身成就的审视。整首诗既展示了自然景致的美好,又透露出诗人对自我要求的反思,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deng-rao-hua-tai-er-shouae4.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