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早度蒲津关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10 20:15:53诗人:徐安贞 |  朝代: 唐代 |  21

仙掌临秦甸,虹桥辟晋关。
两都分地险,一曲度河湾。
路得津门要,时称古戍闲。
城花春正发,岸柳曙堪攀。
后乘犹临水,前旌欲换山。
长安回望日,宸御六龙还。

作者介绍

徐安贞,初名楚璧,龙丘人。应制举,一岁三登甲科。开元中,为中书舍人、集贤院学士。帝属文,多令视草,终中书侍郎,与李林甫同用事。天宝后,避罪衡山岳寺。李邕识之,因载北归,行至长沙,谓其守曰:“潇湘逢故人,若幽谷之覩太阳,不然,委填巖穴矣。”诗十一首。

作品评述

《奉和圣制早度蒲津关》是唐代徐安贞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以描写蒲津关为主题,展现了其壮丽的自然景色以及关隘的历史意义。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仙掌临秦甸,虹桥辟晋关。
两都分地险,一曲度河湾。
路得津门要,时称古戍闲。
城花春正发,岸柳曙堪攀。
后乘犹临水,前旌欲换山。
长安回望日,宸御六龙还。

这首诗以景物写人的手法,描写了蒲津关的景色和历史背景。首句“仙掌临秦甸,虹桥辟晋关”,通过描写仙掌和虹桥,营造出了一个美丽的环境氛围。接下来的两句“两都分地险,一曲度河湾”,表达了蒲津关地势险要,河湾的曲折与关隘的奇峰巧石相映成趣。

下文“路得津门要,时称古戍闲”,直接点出了蒲津关的重要地位和历史意义。诗中描绘了城花盛开、岸柳初抽,表达了春天的到来和生机勃勃的景象。接着,“后乘犹临水,前旌欲换山”,预示着皇帝的行进,以及前方山岭的壮丽景色。

最后两句“长安回望日,宸御六龙还”,则表达了行进的皇帝将返回长安的意境,以及皇帝的威严和尊贵。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蒲津关的壮丽景色,展示了自然景观和历史背景的结合。作者运用鲜明的形象语言,以及对时光流转和皇帝行进的描绘,塑造了一幅富有诗意的画面。整首诗意境高远,通过具体描写展示了古代关隘的重要性和壮丽的景色,同时也凸显了皇帝的尊贵和威严。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feng-he-sheng-zhi-zao-du-pu-jin-guanihg.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