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晦庵启蒙韵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07:01:06诗人:丘葵 |  朝代: 宋代 |  12

有人见得地中雷,三十六宫从此回。
尽太虚中俱是易,底须龙马负图来。

作者介绍

丘葵(一二四四~一三三三)(生年据本集《周礼补亡序》泰定甲子〔元年〕年八十一推定),字吉甫,自号钓矶,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早崇朱熹之学,亲炙吕大圭、洪天锡之门最久。宋亡,杜门不出,与谢翱、郑思肖有“闽中三君子”之称。元泰定间御史马祖常荐,徵聘不出。卒年九十。有《钓矶诗集》、《周礼补亡》等。清干隆《泉州府志》卷四一、道光《福建通志》卷一八七有传。 丘葵诗,以清抄《丘钓矶集》(藏北京大学图书馆)爲底本。校以清道光二十六年汲古书屋刻《钓矶诗集》(简称汲本,藏南京图书馆,诗较底本有缺有多)。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和晦庵启蒙韵》是宋代丘葵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有人见得地中雷,
三十六宫从此回。
尽太虚中俱是易,
底须龙马负图来。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位观察到地下雷声的人,预示着一场重大变革即将到来。三十六宫指的是天空中的星宿,回归指它们重新回到原来的位置。诗人认为这个时刻是大道易转的时刻,宇宙中的一切都在发生变化。最后两句表达了龙和马背负着宇宙图谱的形象,暗示着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赏析:
《和晦庵启蒙韵》以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宏大的宇宙场景。诗人通过雷声的隐喻,暗示了天地间的变化和转型。三十六宫回归的意象,象征着宇宙运行的循环和周期性。诗人认为宇宙中的一切都是易转的,表达了对变化和流转的深刻洞察。最后两句以龙和马负图的形象,突出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展开。

这首诗词通过宇宙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时代变革的思考和期待。它展现了诗人对宇宙法则的理解,以及对未来的豪情壮志。诗词中的意象独特,形象生动,给读者带来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整首诗词虽然短小,但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考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宋代文人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才华。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he-hui-an-qi-meng-yun.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