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二十五首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24 03:23:41诗人:释如净 |  朝代: 宋代 |  24

结却衲僧布袋头,天童拈来作气毬。
脚尖趯出佛无数,付与丛林作马牛。

作者介绍

释如净,字长翁(《中国佛学人名辞典》),俗姓俞,明州苇江(今浙江宁波)人。初自芙蓉山至明州雪窦山谒智鑑禅师,相侍十五年。宁宗嘉定三年(一二一○)受请住建康府清凉寺。迁台州瑞巖寺、临安府净慈寺、庆元府瑞巖寺,再住净慈寺。晚受诏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爲青原下十六世,雪窦智鑑禅师法嗣。约卒于理宗宝庆间,行脚四十余年,卒年六十六(《语录·辞世颂》)。有《天童如净禅师语录》二卷、《天童如净禅师续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续语录》及所附《观音导利兴圣宝林寺入宋传法沙门道元记》。 如净诗,以辑自《语录》、《续语录》者依原卷次编爲三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偈颂二十五首》是宋代僧人释如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结下僧人的衲衣,如同收起布袋头,
天童捻起来做成气球。
脚尖跳出无数佛陀,
放入丛林中成为马与牛。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一系列象征性的意象,传达了一种超越凡俗的境界。衲僧的衣袋与佛教的修行和苦行相联系,象征着修行者放下尘世的束缚。天童拈来的气球则代表着轻盈、逍遥和自由的心境。脚尖跳出的无数佛陀象征着在修行中超越了佛陀的存在,表达了超越世俗的境地。最后,将这些佛陀放入丛林中成为马与牛,意味着归于自然,回归世俗,将修行的智慧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象征性的意象展现了佛教修行的境界。作者通过衲僧的衣袋、气球和跳出的佛陀等形象,表达了超越尘世、超越自我、超越佛陀的境界。它呈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宁静和自在,以及将修行的智慧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的境地。作者借助这些象征性的意象,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本质和超越世俗的境界。这首诗词在简洁中蕴含深邃的哲理,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ji-song-er-shi-wu-shoujig.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