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乌爱止。
不是檐前闻鹊喜。
上下鸣风。
以类相从自感通。
嫌茶爱酒。
恶彼芝焚夸柏寿。
说汝言何。
一切人言口众多。
作者介绍
沈瀛[yíng],字子寿,号竹斋,绍兴三十年进士。吴兴归安(今浙江湖州市)人。生卒年不详。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历官江州守(今江西九江)、江东安抚司参议。有《竹斋词》1卷,明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本,《□村丛书》本。
沈瀛的历史评价
杨万里曾经赠以诗云:"逢着诗人沈竹斋,叮咛有口不须开。被他写入《旁观录》,驷马如何追得回?"今其书不传。自杨诗看来,《旁观录》大概是《世说新语》一类体裁的书,多记当时文人言行。又有《竹斋词》1卷,《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今存80首。其长调写景,规摹柳永(如〔念奴娇〕7首),小令则杂采民间俗语、佛道禅语、玄谈、格言入词。如《醉落魄》云:"来时便有归时刻,归时便是来时迹。世间万事曾经历。只看如今,无不散筵席。"其末句为明清说部所常用(如《金瓶梅》、《珍珠衫》、《红楼梦》),知其源于宋人口头谚语。集中〔减字木兰花〕多至48首,韵脚悉同,亦可见其才情横溢。近人陈衍评其诗曰"倒戟而入作法"(见《宋诗精华录》卷三)。作品评述
《减字木兰花(好恶)》是宋代诗人沈瀛的作品。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好恶之间的感悟和对众多言语的无所适从。
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瞻乌爱止。
不是檐前闻鹊喜。
上下鸣风。
以类相从自感通。
嫌茶爱酒。
恶彼芝焚夸柏寿。
说汝言何。
一切人言口众多。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木兰花为比喻,表达了作者对好恶之间的看法。诗的开头,作者说自己在观察一只乌鸦,乌鸦停止了动作,作者感到它并非是因为听到了屋檐前的喜鹊的叫声。接着,上下飘动着风声,作者通过类比的方式,让自己感受到了周围事物的共鸣。
接下来,诗中提到作者嫌弃喝茶而喜欢喝酒,而不喜欢那些夸夸其谈的人,他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吹捧自己,却不如那些默默无闻的柏树长寿。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众多言语的困扰,他认为所有人的言辞都是喧嚣而众多的。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表达,以对比和类比的手法,展示了作者对于好恶之间的深思。作者通过观察乌鸦和身边事物的共鸣,表达了自己对于世间事物的感悟。诗中的嫌弃茶而爱酒、嫌弃虚言而赞美沉默,表达了对于虚浮和浮夸的厌恶。最后一句话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言辞的烦扰和对众多言语的无所适从。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真实和虚幻、喧嚣和宁静之间的思考和疑惑,展现了对于人生和世间的感悟。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jian-zi-mu-lan-hua-hao-ec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