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悬河辩诳痴愚,理尽辞穷口嗫嚅。
卒急未能谈吐得,相看摩捋白髭须。
作者介绍
释绍昙(?~一二九七),字希叟。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巖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 释绍昙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讷翁》是宋代僧人释绍昙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辩论中的无言以对和无奈之情,以及他面对辩论失败时的深思熟虑和自我反省。
诗词的中文译文是:纵使悬挂于河边,辩论却只是愚昧无知,辩论的理点已经尽穷,只能口吐粗浅的言辞。最终,由于匆忙而未能表达清楚,面对对方的目光,只能摩挲着自己的白色胡须。
这首诗词通过对辩论的描写,突出了作者心境的无奈和沉思。在辩论中,作者感到自己的观点被对方驳斥得体无完肤,无法再作有效的反驳。他感到理论上的极限已经达到,无法再从辩论中得到更多的回应。作者在辩论的过程中口吐粗浅的言辞,表明他在辩论中的困惑和无力。
诗词的赏析表达了作者对辩论失败的反思和自省。作者在卒急之际,未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使他感到遗憾和焦虑。最后两句描述了作者相对无力的状态,他在对方的目光下,只能摩挲着自己的白髭须,表现出他内心的不安和思考。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作者在辩论中的困境和无力感,同时通过对自身的反思,表达了思考和内心的不安。它引发了读者对辩论的价值、限制和个人表达的思考。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ne-wen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