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十九日过松江五绝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08:42:33诗人:汪莘 |  朝代: 宋代 |  23

笠泽沧波拥洞庭,望中七十二峰青。
待偕龙女乘云去,占取参天一画屏。

作者介绍

汪莘,字叔耕,休宁(今属安徽)人。不事科举,退安丘园读《易》,后屏居黄山。宁宗嘉定间应诏上书,不报。徐谊帅江东,以遗逸荐,亦不果。遂筑居柳塘上,囿以方渠,自号方壶居士,学者称柳塘先生。有《方壶集》。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九、《新安文献志》卷八七有传。 汪莘诗,以明汪璨等刻《方壶存稿》爲底本。校以清雍正九年汪栋刻本(简称清刻本),并酌校《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九三《方壶存稿》(简称名贤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壶存稿》(简称四库本)所录诗。

作品评述

《三九十九日过松江五绝》是宋代汪莘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笠泽沧波拥洞庭,
望中七十二峰青。
待偕龙女乘云去,
占取参天一画屏。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三九十九日经过松江时的景象。泽水波涛汹涌,环绕着湖泊洞庭,眺望之中有七十二座峰峦苍翠。诗人期待着与龙女一同乘云而去,占取一幅高耸入云的画屏。

赏析:
这首诗词以松江的冬日景色为背景,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浪漫的仙境想象。首句“笠泽沧波拥洞庭”,通过描述泽水汹涌澎湃、环绕着洞庭湖的景象,展现出壮阔的气势。七十二峰的描绘则强调了山势的雄伟和山峰的众多。整个场景给人以宏大、壮丽的感受,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奇观之中。

接下来的两句“待偕龙女乘云去,占取参天一画屏”则展示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诗人期待着与龙女一起乘云而去,占取一幅高耸入云的画卷,暗示了诗人对于超越尘世的追求和对美好境界的向往。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仙境的想象,营造出了一种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意境。它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热爱和对超凡世界的向往,以及对于人生的追求和超越的渴望。这种对自然和理想的描绘,给人一种宁静、高远的感受,让人心生向往和敬畏之情。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san-jiu-shi-jiu-ri-guo-song-jiang-wu-jue.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