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韦隐居西斋(一作题韦处士山居)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06 06:20:14诗人:许浑 |  朝代: 唐代 |  18

劚药去还归,家人半掩扉。
山风藤子落,溪雨豆花肥。
寺远僧来少,桥危客到稀。
不闻砧杵动,应解制荷衣。

作者介绍

许浑,字用晦,丹阳人,故相圉师之后。太和六年进士第,为当涂、太平二县令,以病免,起润州司马。大中三年,为监察御史,歷虞部员外郎,睦、郢二州刺史。润州有丁卯桥,浑别墅在焉,因以名其集。集二卷,今编诗十一卷。 许浑字用晦,丹阳人,故相国圉师之后。登太和六年李珪榜进士第。补诗二首。

作品评述

译文:在韦隐居的西斋上题字(另一作为题韦处士的山居)

劚药去还归,
家人半掩扉。
山风藤子落,
溪雨豆花肥。
寺远僧来少,
桥危客到稀。
不闻砧杵动,
应解制荷衣。

诗意:这首诗以描写韦隐居的山居为中心,通过简洁质朴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对世俗烦扰的抵制和厌恶。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叙事性质的现实写景诗,通过具体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于清静自然的向往和追求。首节以“劚药去还归”形容主人偏居山林的生活态度,他去采集药材,但最终还是回归于家;家人半掩扉,揭示出他的山居生活的宁静和与世隔绝。第二节以“山风藤子落,溪雨豆花肥”来写山居的自然景色,藤子随风飘落,豆花随雨生长,形象地展示了山林中的独特景致。第三节以“寺远僧来少,桥危客到稀”描述了山居的清幽,寺院遥远,僧人很少,桥头旅客也是稀少的,进一步体现了令人向往的宁静生活。最后两句“不闻砧杵动,应解制荷衣”表达了在那样清静的生活中,没有砧杵声音能听到,说明居住的环境非常宁静,不需要再穿着重厚的荷衣,体现了清静舒适的山居生活。

整首诗描绘了韦隐居的山居环境,以及他对于宁静自然的追求和对烦扰世俗的抵制。这首诗以淡雅的笔触,通过细腻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风景和宁静生活的向往,给人一种亲近自然、追求宁静的心境。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ti-wei-yin-ju-xi-zhai-yi-zuo-ti-wei-chu-shi-s.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