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向斋名见一斑,其中蓄德尚多端。
讲明自有安心要,出处还须中节看。
持以赠君成我拙,归而求此有兄难。
当年射策对间意,暴虎如由胆亦寒。
作者介绍
曹彦约(一一五七~一二二九),字简甫,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人。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进士,歷建平尉、桂阳军录事参军、知乐平县,主管江西安抚司机宜文字。宁宗开禧三年(一二○七)知汉阳,嘉定元年(一二○八),提举荆湖北路常平茶盐,权知鄂州兼湖广总领,改提点刑狱,迁湖南转运判官。三年,除知潭州兼荆湖南路安抚。五年,以事罢。八年,除利州路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十年,知隆兴府兼江南西路安抚。十五年,除兵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理宗绍定元年十二月卒,年七十二。有《昌谷类稿》六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昌谷集》二十二卷。事见《鹤山大全集》卷八七《宝章阁学士通议大夫致仕曹公墓志铭》。 曹彦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所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魏总干嘉父以果斋求诗为赋二章》是宋代文人曹彦约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魏总干嘉父的果斋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嘉父的赞美和自身追求诗歌创作的心境。
诗词通过描绘嘉父的果斋,展示了其中蕴含的美德和智慧。果斋象征着嘉父的品德修养和内在的丰富,其中蕴含的德行和智慧是深不可测的。作者强调了明确的道德追求,认为只有内心安定才能真正领悟其中的意义和价值。
诗词中提到作者将这首赋诗献给了魏总干嘉父,表达了作者对嘉父的崇敬和敬意。作者承认自己的文才平庸,但仍以此赋诗献给嘉父,希望能够以此表达自己的心意。这也体现了作者对诗歌创作的坚持和努力,即便面临困难,也愿意追求诗歌的境界。
诗词最后提到了作者在年轻时参加射策考试时的经历,以及面对困难和危险时的胆量。作者将自己比喻为面对凶猛的虎时仍然心存胆量的人。这种形象的描绘暗示了作者在创作诗歌过程中的勇气和坚定,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冷静和果断。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嘉父的果斋和自身的心境,表达了作者对道德追求和诗歌创作的思考。它展示了作者对嘉父的敬仰和对诗歌创作的追求,同时通过寓言的手法,展现了作者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冷静。这首诗词既有情感的抒发,又有哲理的思考,使人在赏析中可以领略到作者的内心世界和诗歌创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