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箧

所属栏目:诗词    发布时间:2025-05-15 13:35:11诗人:戴表元 |  朝代: 宋代 |  21

十客九不解,一解值吾仇。
譬如巧蛾眉,同镜见之羞。
结交恨不广,难在相绸谬。
掩箧谢年少,所藏非所求。

作者介绍

戴表元(一二四四~一三一○),字帅初,又字曾伯,号剡源先生,又称质野翁、充安老人,奉化(今属浙江)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入太学,七年第进士,授建康府教授。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迁临安府教授,不就。元兵陷浙,避乱他郡,兵定返鄞,以授徒、卖文自给。元成宗大德八年(一三○四),以荐爲信州教授,秩满改婺州,以疾辞。武宗至大三年卒,年六十七。有《剡源文集》三十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本集自序、《清容居士集》卷二八《戴先生墓志铭》。 戴表元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万历九年刊《戴先生文集》爲底本。校以明刻六卷本《剡源先生文集》(简称明刻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掩箧》是宋代诗人戴表元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掩起箧中珍宝,十个客人有九个都不了解其中的价值,只有一个人理解了我对这些珍宝的珍视。这就好比巧妙的蛾眉,在镜子前看到自己的影像感到害羞一样。我结交的朋友并不广泛,因为在相识时就难以相互理解。年少时我收藏了一些东西,现在我将他们隐藏起来,这些东西并非我所追求的。

这首诗词以掩箧(隐藏宝物)为象征,通过描写珍宝和客人的互动,抒发了作者对于珍贵事物的独特感悟和与大多数人的隔阂。诗中所言的珍宝可以理解为作者的才情、思想或者情感,而客人们则代表社会中的一般人,无法理解作者的独特之处。这种隔阂使得作者在结交朋友时感到困难,因为他们无法与他达成真正的相互理解。

诗中的巧蛾眉是一种比喻,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自卑和羞怯。作者将自己比作蛾眉,巧妙地展现出自己的美丽,但却在镜子前感到害羞,因为只有自己能够真正理解自己的美丽。这种自卑和羞怯进一步加深了作者与他人之间的隔阂,使得他在结交朋友时感到困难。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年少时收藏的东西的回忆和隐藏的决定。作者将宝物隐藏起来,暗示他将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才华保留在内心深处,不轻易与他人分享。这种选择可能是出于对社会的失望或对他人理解能力的怀疑,也可能是出于对自己独特性的珍视和保护。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隐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独特性和与他人之间的隔阂的思考与感悟。它反映了宋代社会对于个人独立思考和与众不同的态度,同时也折射出人们在追求理解和被理解之间的困境和挣扎。

说明:本文内容从互联网收集整理或者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参考,如果损害了您的权利,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核实后会立即删除。载请注明:http://www.fpaopwu.cn/yan-qie.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