湓浦经从后,淮壖欲到时。
江山春自改,风雨日相随。
泥滑禽犹诉,崖悬马欲疑。
解鞍聊间息,造物本无私。
作者介绍
曹彦约(一一五七~一二二九),字简甫,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人。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进士,歷建平尉、桂阳军录事参军、知乐平县,主管江西安抚司机宜文字。宁宗开禧三年(一二○七)知汉阳,嘉定元年(一二○八),提举荆湖北路常平茶盐,权知鄂州兼湖广总领,改提点刑狱,迁湖南转运判官。三年,除知潭州兼荆湖南路安抚。五年,以事罢。八年,除利州路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十年,知隆兴府兼江南西路安抚。十五年,除兵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理宗绍定元年十二月卒,年七十二。有《昌谷类稿》六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昌谷集》二十二卷。事见《鹤山大全集》卷八七《宝章阁学士通议大夫致仕曹公墓志铭》。 曹彦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所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再至淮南》是宋代诗人曹彦约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再次来到淮南,顺着湓浦而行,离淮壖已近。江山的春天已经有了变化,风雨时常相伴。泥泞的路上有鸟儿依然在歌唱,陡峭的山崖上的马儿似乎有些犹豫。我放下马鞍,暂时休息,感叹造物主原本没有私心。
这首诗以描绘作者再次来到淮南的场景为主线,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造物主的思考。
诗中的湓浦、淮壖、江山等地名和自然景物,勾勒出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作者用简练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春天的变迁和风雨的交替,凸显了自然界的无穷魅力和变幻莫测的特点。
诗的最后两句“解鞍聊间息,造物本无私”,寄托了作者对造物主的思考和敬畏之情。作者意识到大自然的伟大和神秘,认为造物主创造万物并没有私心,这是一种对宇宙奥秘和生命的思考和领悟。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造物主的敬仰,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展示了自然界的无穷魅力和变幻莫测的特点。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思考,思索宇宙间的真理和意义。